截至2月13日15点20分,全国现存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2526人,现存疑似病例16067人[1]。自1月24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来,国内生产防控物资的企业自发复工复产,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确保国民生活物资供应,全国上下一心共同迎战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当前,武汉疫情防控“攻坚战”形势逐渐可控,其余城市“保卫战”亦无懈怠。经过3倍于正常春节假期之后,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已然到来。相较于常时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时期的企业复工复产需要面临包括复工员工健康监测、关键岗位员工招新、工作场景疫情防控、复工员工生活保障、市场需求对接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软件企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数字化运作市场主体,因其可以远程协同大多已正常开展工作,并在此次疫情防控的病例确诊、物资调配、隔离诊治等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软件如何发挥其优势?赛迪智库建议紧扣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攻坚:
一是完善人力资源对接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助力
鉴于复工复产企业员工较为分散的特点,对于助推复工复产企业现有员工返岗,软件如何发挥作用呢?此类企业复工面临着当前各地严格疫情防控措施不同,企业面临必须到岗员工健康监测评估问题,待返岗员工面临返程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对于必须到岗员工的健康监测评估,结合现有居民疫情防控平台,可以建立居民健康监测数据库,开发出针对企业的员工健康监测平台,帮助企业评估其员工健康与复工需求的匹配程度,以确保企业安排复工复产计划。
企业员工流动不可避免,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招工难”,软件将如何“赋值”呢?相对于常时的招工,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线下招工面临停顿,发挥线上“招工”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在原有线上“招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涵盖远程面试、录用签约、岗前培训、在线考核等功能的“就业直通车”平台,全面推进线上招工解决“招工难”,同时有望助推“线上招工”成为企业招工常用模式,为复工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提供“造血”新手段。
二是打造协同软件生态体系,为企业复工复产护航
生产型复工复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要与疫情防控密切结合,预防复产之后的集聚型感染,减少企业内部的“接触式”交互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软件如何“赋能”?疫情防控当下,“模块化”生产势必推行,模块化生产各班组之间的接触式交互是集聚型疫情施虐的“突破口”。基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流程,推进复工复产企业模块化生产班组之间的交互软件应用,打通“模块化”生产班组之间的沟通壁垒,建立和完善生产协同化软件生态,将成为复工复产企业打击新冠疫情气焰的“七寸”所在,亦极有可能是当下企业高效复产的关键支撑。
疫情防控时期,得益于协同办公软件的应用,服务型企业的复工复产往往率先开展,然而这种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弱化、员工办公效率降低已然显现,软件如何为企业管理“赋智”?对于疫情防控当下复工的服务型企业,其管理面临员工“居家式”办公的客观因素,企业对于员工的管控需要通过线上开展,强化远程管控的企业管理型软件需求紧迫,开发将网络状态、居家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的适合“居家式”远程协同办公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可为服务型复工企业高效运作提供有力支撑,有望成为未来办公模式变革的“驱动力”。
三是建立物资供应对接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
企业顺利复工正常复产,防疫物资的充足供应是必要条件,而当前防疫物资供应不足是客观事实,软件如何为防疫物资的供需对接“赋值”?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防疫物资的生产首当其冲应满足诊疗一线的医护保障需要,建立包括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护物资需求预测、存量消耗、物资调配等在内的疫情防控物资供需对接平台,为打赢新冠诊疗“阻击战”、疫情防控“保卫战”以及复工复产“攻坚战”挖好“战壕”,建立应急物资供应的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复工之后,员工生活物资供应是复产顺利进行的前置条件,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供应紧张是社区居民面临的现状,软件在居民生活物资的供需对接中如何发挥作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依据居民生活物资流动的动线,安排好生活物资供应端企业的复工次序,开发线上分时预约型自助式购物平台,推进建立由准确对接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端和物流端组成的在生活物资在线监测系统,为复工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供应保障。
四是构筑市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加油
活跃的市场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牵引,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直接表现,疫情防控形势下局部市场活跃度受限甚至停摆,软件如何在推进市场有序恢复过程中发挥“助推器”作用?恢复市场有赖于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立足各行业复工复产企业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结合疫情防控下相关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源,充分梳理产业链条复工企业现状,研判产业链上企业复工的联动效应,打造基于产业链条的市场供需对接平台,为待复工企业评定复工条件、选择最佳复工时机提供高有效支撑。
全面复工复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复工复产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需要各行各业群策群力,共同发挥作用。软件作为数字社会之基,在新场景需求下应当迅速找到应对之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