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25天扩产30倍 医用防护服产业与新冠病毒抢速度

截至2月22日,还有60位驻企特派员在一线督导、协助我国防护服生产企业全力复工复产、增能扩产。仅用25天,我国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就从1月28日的0.87万件,猛增至2月22日的26.7万件,跑出了从“紧缺、急缺”到“数量基本保障,致力质量提升”的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2-26 10:51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廖国红 林婧

“每生产一件防护服,抗击疫情的前方‘战士’就多一重安全保障!”对于一线医务和防疫人员而言,防护服就是与病毒面对面搏斗时的护身铠甲。  

疫情突如其来,病毒防不胜防,医用防护服的需求瞬间被引爆,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各大医院和生产企业的库存。正值春节,机器已经停转,工人已经返乡。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救人是第一目标,快是第一原则。工信部将医用防护服的紧急保障当作抗击疫情医疗物资保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调度资源,将全国数十家重点防护服生产企业纳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截至2月22日,还有60位驻企特派员在一线督导、协助我国防护服生产企业全力复工复产、增能扩产。仅用25天,我国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就从1月28日的0.87万件,猛增至2月22日的26.7万件,跑出了从“紧缺、急缺”到“数量基本保障,致力质量提升”的加速度。  

医用防护服需求瞬间放大百倍  

“求扩散!武汉急缺医用防护服!”“医护人员为了节约一件防护服,持续几小时不能喝水……”疫情发生之初,一条又一条求助信息在媒体和朋友圈广为散播,令人揪心。 

 此时此刻,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按下了暂停键,我国防护服生产企业却义无反顾地按下了快进键。  

平常年份,国标医用防护服年产量也不过几十万件。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发生前,具备国标医用防护服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41家,分布在14个省份,适逢春节,许多企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而疫情暴发后,仅武汉一地医用防护服的需求就迅速攀升至每天10万件,是平常年份日产量的百倍。并且,这一数字还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攀升而滚动增加。若算上全国的需求,供需缺口之大可想而知。  

“战时作为”解防护服燃眉之急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工信部拿出“战时状态”,以“战时作为”紧急协调推动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经过几天的努力,每天保障运抵武汉的国标医用防护服3万件,欧标医用防护服3万件。 

同时,工信部紧急派出由司局长带队的特派员驻守防护服生产企业,帮助他们复产扩产。驻守企业的数量很快就从前期15家,增加到50多家。  

除了保障生产,如何缩短防护服从生产线到抗疫一线的时间,也是加快防护服供应的重要方式。按现行规定,医用防护服必须经环氧乙烷灭菌后解析7-14日,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供给医护一线,可是,前方不能再等了!工信部、药监局、卫健委共同推动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新工艺,把灭菌时间压缩至1天,把处于等待状态的物资迅速转化成战斗力。  

在有关部门各项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防护服生产企业全力复工复产、扩产增能。在山东,在了解到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转产后急缺压条机后,驻企特派员迅速联系工信部装备司,从全国相关企业协调设备加紧运往生产一线。在广东,特派工作组帮助防护服生产企业康得福24小时内解决生产资质审批等难题,找到第二条和第三条可转产的生产线,改造完毕后防护服的日产能将再增7000件。 

 防护服产能扩容打造中国制造“抗疫样本”  

在工信部的组织调度下,我国防护服生产企业开始火线复产。然而,在复工之路上,现实的困难逐渐浮出水面:缺原料、缺工人怎么办?扩能转产生产线的前期投入怎么算?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国家的紧急调度和商业客户的需求如何取舍……  

与时间赛跑,和困难较量!面对上述难题,防护服生产企业绞尽脑汁想办法,产业链打破壁垒谋合作,通过技改、协作等方式复产转产扩能,成为中国制造的“抗疫样本”。大年初一,腾科宝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面对5万件防护服和10万件隔离衣的生产任务,该公司从除夕就开始协调人力、原材料,快速实现“人员两班倒,机器满负荷”的运转。  

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仅靠原有产能,显然已经不够,扩产转产迫在眉睫。 

 “口罩是比亚迪的,防护服是依文的。”这不是玩笑,疫情当前,中国制造企业有防护服生产线的,把生产能力扩到极限;没有生产线的,只要“沾点边”“有可能”,就不惜一切代价改造生产线,转产医用防护服。  

2月1日,服装民企依文做了一个决定:停工服装生产,改为生产防护服。在各方的支持下,这家企业仅用10个昼夜就改造了六条生产线,并完成了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的改造。转产后,依文公司每天能生产防护服5000-10000件,隔离衣10000件以上。  

在防护服产业链中,中小企业占据大多数,如何在疫情中活下去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疫情跟前,这些企业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原材料的支撑。浙江百浩是一家外贸企业,其生产的覆膜布是医用防护服的重要原料。面对可能承担的经济损失和信用风险,这家企业毫不犹豫地选择暂缓外贸订单,优先为国内生产防护服面料。现在,这家企业每天能生产20万米覆膜布,下游企业接到这批产品后,可做成6万件防护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场疫情阻击战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锤炼: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医用防护服的供需困局,不少企业更是实现了防护服生产流程从无到有的突破。这其中,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企业的速度与激情、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工人的敬业与奉献,还有整个中国制造产业链的能力与作为——突击复工、临时转产、火线扩能。这些迈过的坎、克服的难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蓄势,最终都将化作实实在在的能力,让中国制造业形成经验、理顺流程、创新机制,走向更远的未来。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