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结业,七成“新农人”拼多多成功开店

6月11日下午,久旱数月的云南澜沧迎来了一场甘霖。在云山村蒿枝坝,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朱有勇等参加了这次结业仪式,共同见证了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学员的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20-06-12 17:27        来源:赛迪网        作者:赛迪网

60名学员,持续8个月时间,由中国工程院主导、拼多多作为课程支持和实践平台的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迎来了结业时刻。

6月11日下午,久旱数月的云南澜沧迎来了一场甘霖。在云山村蒿枝坝,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朱有勇等参加了这次结业仪式,共同见证了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学员的扬帆起航。

据悉,这是澜沧地区系统化培养的首批新电商人才。在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还为包括电商班在内的多位技能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1704564738562420

▲中国工程院为包括电商班在内的技能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奖。何志伟作为电商班代表领取优秀学员证书。(穆功 摄)

2019年11月11日,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正式落地。电商班前后分为三期,每期3~5天课程,从最基础的如何注册店铺、如何上传商品,再到如何提升店铺流量、如何进行店铺数据分析、如何进行直播带货等进阶课程,最终,经过跨度达8个月的理论和实践,电商学员们完成了从电商消费者到电商商家的转变。

澜沧县地处云南西南部,距离省会昆明超过700公里,此前一直是深度贫困县之一。从2015年开始,中国工程院就确定了在澜沧定点扶贫的工作,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团队一直扎根在当地进行科技扶贫。五年多时间里,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已经开办了包括冬季马铃薯、畜禽养殖、冬早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种植等多个技能培训班。

1705272902123733

▲参加完直播技能比赛之后,电商班学员们最终拿到了毕业证。据悉,这是澜沧地区首批系统化培养的新电商人才。(穆功 摄)

解决了种植,如何做好产品推广、拓展销路,也是扶贫的关键环节之一。

现如今,60名电商班学员中约七成已经完成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店铺开设,经营产品涵盖了民族食品、民族服装等当地特色产品,以及冬季马铃薯等科技扶贫产品。

“此前,院士教会了我们如何种,现在又有了电商班,连销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电商班优秀学员代表何志伟表示。

随着首批新电商学员的正式毕业,澜沧的特色农产品和科技扶贫产品有了新的销售路径,也有机会走出深山,走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而澜沧科技扶贫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帮助新农人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

60名学员正式毕业,澜沧迎来首批新电商人才

11日上午,在澜沧蒿枝坝的院士科技扶贫小院,60名学员正在进行一场直播比赛。

这是结业前的最后一次考验。直播卖货已经成为了电商新趋势之一,如何利用好直播的新技术,是衡量学员能否独立运营电商的重要指标之一。

尽管考验来得突然,但不少学员却早有准备,有的将自家店铺产品带到了课堂,在教室里就开始了直播卖货;有的学员则秀起了才艺,一边唱歌,一边与线上网友交流……最终,半个小时的直播,学员张宇杰以收获近2000个观看、数百个粉丝关注的成绩,获得了直播赛的冠军。

相比较现在对于电商的熟练操作程度,就在8个月前,他们完全还是一群新手。

去年双11,在不少城市白领还在疯狂买买买之时,位于祖国西南边境的澜沧县,迎来了首届扶贫电商班学员。他们中绝大多数虽然接触过电商,不过,身份更多的是消费者,而不是网店店主。

澜沧地处边境,距离省会昆明超过700公里,这里自然条件丰厚,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境内超过70%都被森林覆盖。与此同时,特色产品丰富,富邦腊肉、澜沧古茶、多依果等产品都颇具地方特色。

但此前,因为大山阻隔,再加上拉祜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优质的商品缺少多样化的销售路径,不少产品久居深山无人识。

来自竜山村的电商班学员陈启勇就是其中一例。从2014年开始,陈启勇就开始种植澜沧特色水果多依果,通过嫁接技术将多依果改造成更多人能接受的、酸甜可口的味道。但此前,他的多依果依然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利润空间薄、受限制多”。

去年11月,听说了院士准备开设电商班,陈启勇很快报名,并成为了电商班学员。

“澜沧不缺乏农产品,尤其是在朱有勇院士的指导下,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多。而是缺乏电商化销售的思维和技能。”多多大学教务总监桑麻表示。为此,多多大学按照当地电商发展情况制定了完整的电商学员培训课程。

从零基础的开店方法与教程,到帮助学员找准产品定位,再到如何运营店铺、提高店铺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组织学员去云南成熟商家游学等方式,一步步帮助电商学员从电商新手转型为合格商家,并加速助力澜沧本地优质农产品上行。

而就在11日下午,经过8个月时间的培训和实战,这些学员终于迎来了电商“成人礼”。据悉,这是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发起的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将产生澜沧地区首批系统化培养的新电商人才。

从种植到销售,新电商助力澜沧构建全产业链扶贫闭环

在电商班学员毕业的同一天,林下三七的种植标准也正式发布。

五年前,花甲之年的朱有勇院士接下了澜沧扶贫任务,利用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开始了林下三七项目的试验和推广。

现如今,林下三七在当地已经取得了成功,并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除了林下三七外,朱有勇院士和团队还开设了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前后共计开设了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解决了生产端的问题,如何高效地卖出去,同样是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农产品变现的最后一步,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同样关键。此前,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售卖给中间商,并一级级向上传递到城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并不便宜,而农民也没有真正获益。

4月7日下午,朱有勇院士第一次走进了拼多多和央视新闻的联合直播间,为自己引进并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冬季马铃薯代言。最终,一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54万人观看,当天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而电商班的结业,正在为澜沧批量培养出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新农人”。

优秀学员何志伟的拼多多店铺早在年初就已经正式开张。除了院士教授的冬季马铃薯之外,作为傣族的他还准备将自家工厂生产的傣族商品,诸如牛肉酱、小鱼酱、傣味豆豉等上传到拼多多店铺,将傣族风味的产品推广出去。

扶贫先扶智。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护、收获,再到加工、销售,中国工程院的澜沧科技扶贫正走出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化的道路。而拼多多的加入,给农产品上行增加了新的方向,帮助新农人更快速的向现代化转型。

6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报告估算,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350万人。报告同时指出,随着“云端农业”新模式的成熟和扩展,“拼多多正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人才兴农平台和农产品电商的黄埔军校”。

“从农田到餐桌、从卖家直连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这正是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拼多多作为新电商代表,2019年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带动返乡新农人86000多名,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的平台之一。“未来将继续深入更多农产区,深度助力优质农产品上行。”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