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真魔改!当年要命的堰塞湖,竟被中国改成了水电站

发布时间:2020-06-28 16:53        来源:TechWeb        作者:

电建昆明院讯:经过近6年的拼搏奋战,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院”)设计,水电基础局、水电十四局、水电七局等参建的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云南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工程首台机组日前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总库容1.85亿立方米,供水8.08万人,灌溉6.62万亩,装机20.1万千瓦,年发电达8亿度。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山体崩塌滑落的泥沙石块阻塞了奔涌向前的牛栏江干流河道,形成了库容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下游沿江10个乡镇3万余居民命悬一线。危难时刻,电建 昆明院火速行动,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昆明院总工程师张宗亮迅速组成工程专家团队,果断科学展开排险处置,提出了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抢险数据采集与集成方法,创新地采取开挖泄流槽、拆除调压井施工支洞检修门等应急抢险成套技术,仅用9天就完成红石岩应急抢险处置。

险情顺利化解,要如何“除害兴利,变废为宝”?利用堰塞体改造成挡水坝,并新建一座电站,将红石岩堰塞湖改造成集除险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的创新综合治理理念孕育而生。历经近6年的科学综合整治,在所有设计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项目这一世界首例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利用工程攻克了自然条件资料获取难、物质结构组成确定难、溃堰洪峰流量预测难、复杂环境抢险处置难、宽级配材料结构分析难、静动力性态评价难、堰塞坝设计施工难等7大难题。同时,堰塞坝经历较长历时高水位考验,渗流、变形、坝坡稳定,工程运行安全。去年12月19日,在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顺利下闸蓄水之后,首台机组于今年顺利投产发电。

该项工程建设不但凝练了堰塞体形成过程与溃决机理,堰塞坝性态演变机理与安全评价两大关键科学问题,还提出了堰塞体风险识别与溃堰分析的应急抢险关键技术,开创了堰塞坝减灾兴利、整治利用的先例,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宽级配堰塞坝防渗结构灌浆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国际学术和工程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全面提升了我国堰塞坝应急处置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能力。

据悉,项目组依托堰塞坝开展科技研发,取得诸多具有自主产权学术成果。“堰塞坝应急处置与综合整治关键技术”获2019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还获得23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项目成果将有力支撑科学应急抢险与减灾、统筹确保流域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效益突出。

【来源 |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殷国庆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  电建昆明院】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