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新基建场景下智慧城市 建设路径分析

智慧城市的最大特征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和协同运行,主要支撑要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以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基建,无疑给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要素、新动力,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新技术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全面赋能;从发展维度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适应新基建的技术特征,促进智慧城市新消费、新治理、新布局与新基建的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9 17:19        来源:赛迪网-互联网经济杂志        作者:杜庆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智慧城市在疫情研判、联防联控、传播追踪、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既检验了智慧城市发展成果,也给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历程,已进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融合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从发展理念看,更加注重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相协同,提升智慧城市的治理水平;从顶层设计看,更加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和协调发展,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效益;从运营模式看,更加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建设,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2018年以来,我国多次提出大力推进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也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要求。

一、历史维度:新基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

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始自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总体上表现为农业国家,很多城市虽然有一些手工业、轻工业、商业和重工业的经济形态,但比重较低,大量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农业经济色彩。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的演变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生产资料发生重要变化,城市形态也随之改变。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形态演变成商贸城市,这一时期,城市成为商品流通和交换的主要场所,各类交易市场也主要布局在城市中心或城市周边,推动商贸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轻工业、手工业。第二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制造业、交通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经济形态演变成工业城市,这一时期,很多重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都是围绕城市进行布局建设,工业在很多城市中处于主导、主体地位,生产性服务业仅仅是工业的延伸,推动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阶段,近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城市的普及应用,城市经济形态逐渐演变到智慧城市阶段,这一时期,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智慧学习、智慧出行、智慧购物、智慧办公、智慧生产等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更是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的结果,新基建与智慧城市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新基建的重要应用场景和服务对象是智慧城市。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涉及诸多新技术,智慧城市则把这些新技术运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而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竞争力。新基建的核心属性是“基建”,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其他产业发展,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因此,城市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支出预计约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的支出规模约为26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覆盖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与城市生产运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些领域都与“新基建”涉及的新技术密不可分。新基建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要素,也是智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现实维度:新基建有效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第一,新基建升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和发展应必须具备的支撑性要素,是城市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赖以需要的重要资源。新基建的“基建”属性,为智慧城市建设赋予了新的动力。一是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蕴藏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为代表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一般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新技术”与“旧基建”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催生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是基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为推动新基建有效建设和运行而衍生出来的基础设施形态,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之基。

第二,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有效治理。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承载着为城市主体提供便捷化服务和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要素支撑的重要任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具有前沿技术特点的新基建,对于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的精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智慧城市治理,就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用好新基建的乘数效应,提升城市的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中心建设可以实现公共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企业等主体的数据挖掘和智能画像,实现“千企千面”,为企业主体提供个性化的政策精准匹配推送、智能申报、效果跟踪等服务,同时提升公共部门远程、实时监管能力;另一方便,新基建相关技术的运用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服务。二是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公共治理。比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推动了城市节能减排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新基建在城市治理中的充分运用,构成了智慧城市治理之魂。

第三,新基建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建设智慧城市是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机遇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基建的目的就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提升智慧城市竞争力。从制造端看,新基建是实现城市智能化的必备要素。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持续发展、融合和迭代升级中,可以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提供高可用性、高经济性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并将人类社会带入全面感知、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万物智联时代,必将提高城市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城市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从消费端看,新基建是提升城市业态的重要支撑。依靠新基建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加快推动城市发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潜在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推动消费业态由生存性、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提高智慧城市发展层级。二是新基建有助于培育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比如,可以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降本提效,在企业生产经营、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领域促进业务场景“全流域”协同,有效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实时数据,切实提高智慧城市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通过新基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三、发展维度: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

第一,推动智慧城市新消费与新基建同步发展。投资与消费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体两翼。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只会是无效投资。中国银行研究院测算,今年“新基建”七大重点投资领域投资总规模约为1.2万亿元。新基建、新技术的生命周期普遍在6-10年,再加上如此海量的投资,如果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刺激,就无法给城市经济增长带来明显效益,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投资浪费。一是建立适应新基建的智慧城市新消费场景。新基建中的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都属于支撑性、基础性投资,必须要有相应的消费场景,才能发挥这些新基建的作用。要支持运营商在大城市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在此基础上推动5G赋能在线业务。比如,鼓励发展5G在线教育,引导相关机构建设网络课堂,开放网络资源;鼓励发展5G在线娱乐,大力推动高清视频、网络社交等在线休闲产业;支持5G为城市智能化运输和及时配送提供网络保障。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力度,加强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规划设计、建设布局和立法管理,强制城市公共停车场所配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打击燃油车违规占用电动车停车位的行为。二是制定适应新基建的智慧城市新消费政策。新基建中的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本身就自带消费场景,要确保这些新基建投资发挥最大效用,必须有配套的政策支持。要进一步鼓励城市公共出行、绿色出行,可以借鉴德国等国家城际高铁、城市地铁运行经验,开辟单独车厢允许自行车装载,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障碍。进一步鼓励城市数据上云,政府数据或政府投资产生的数据必须放到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存储,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的规模效益、安全效能和技术效用。

第二,推动智慧城市新治理与新基建同频共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25亿。其中,中国将新增人口2.55亿。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各种文明病将接踵而至。发展失衡将不断透支城市的发展根基与后劲,同时也对传统城市治理与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基建、新技术正在为城市发展和治理赋能,智慧城市已经成为这些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一要加强智慧中台建设为城市治理赋能。中台是智慧城市的能力层,包括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服务中台等,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基。通过中台建设能够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业务、数据、服务的融合,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应用前端与后端的服务解耦,真正做到业务服务的沉淀、整合和服务能力的集中管控。智慧城市应该有且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智慧中台,但当前很多城市的信息系统都面临海量需求负载过大、交付时延等挑战,本应集中建设的统一智慧中台往往被分割成若干个小中台,市民与企业只能感受到孤立的智慧服务与体验。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投入,智慧城市将具备建设统一智慧中台的能力。通过新基建、新技术的赋能,海量数据能够得到快速处理,非标准化的能力和组件能够变成相对标准化的能力对外输出,若干信息系统能够无缝连接在一起,为城市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市民等源源不断输送价值。可以说,智慧中台管理体系将使城市治理更高效、生活体验更宜居。二要建立有效的智慧城市治理机制。新基建将使智慧城市新增大量优质资产,需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通过运营不断挖掘市民与企业的需求,让新基建更好的发挥功能价值。要着力建立有效的数据联通机制、新基建运营管理机制、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大数据的价值,指导城市资源合理调度、城市管理协同一致、公共决策科学精准,让智慧城市真正变得越来越智慧。

第三,推动智慧城市新布局与新基建协调一致。新基建能够有效推动新经济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承接点。今年以来,各地抢抓机遇规划发展新基建,相继公布年度重点投资计划,其中一些省份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部署了新基建推进项目。截至今年4月,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项目数量累计已达749个。实现新基建投资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协调,既有助于新基建发挥功效,也有助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一是做好新基建下智慧城市区域布局。东部地区城市要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基建加快布局、新技术加快培育。着力推动新基建与生产制造、能源、物流、出行、电子商务等诸多行业领域融合发展,通过打造“新基建+”生态体系,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中部地区城市要发挥在新产品领域的支撑作用,发挥中部地区“联通东西”的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建设新基建全国布局的重要节点,支持相关省份加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特高压等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新基建产品的生产基地。西部与东北地区城市要发挥成本优势,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吸引数据、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集聚,选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重点突破,实现弯道超车。二是加强新基建下智慧城市投资布局。在投资主体上,考虑到新基建有很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和科技含量,因此,必须坚持市场投入为主,创新投资建设模式,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投资对象上,考虑到新基建中的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更具基础性、融合性、渗透性,先期应加大对这部分设施的投资力度。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