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昌发展)和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联合主办的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已圆满收官。该活动自今年5月发起,累计举办六场,推介35个成果项目,吸引近40万人在线围观,近7成路演项目获得融资、落位、技术转移、签约等不同层面的意向合作。据了解,该活动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理委员会及沙河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昌发展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发起。活动深度聚焦昌平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和沙河高教园重点学科方向,通过组织优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线上路演,加强高校、投资机构、企业与产业园区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实现快速资本化、产业化。
本次活动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35个优秀项目积极参与。为真正帮助项目获得融资、促成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本次活动主办方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平台作用,审慎把关入围项目、认真调研每个项目在资金、空间、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发展痛点,精准为其对接产业资源。并特邀华盖资本、英诺天使基金、远毅资本、安龙基金等30余家头部资本机构担任投资助力团,为项目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据悉,参与本次活动的20余个(近7成)项目均获得来自投资机构、产业平台的“橄榄枝”。其中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空间应用中心、微电子所、力学所及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成果转化项目与昌发展合作基金及其他资本机构正处积极洽谈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项目拟落位于昌发展在生命科学园最新打造的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也帮助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了解昌平区产业发展状况,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便通过本次活动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委会建立联系,初步将部分项目落地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时,高校与企业也达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转移、转化合作。
经多年实践表明,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并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简单对接,而是需要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系统性行为。昌发展作为昌平区平台企业,2018年于奇点中心建立沙河高教园区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充分激活区域地缘、人才及创新优势,强化高教园区、创新基地、上下游企业及市场的深度融合。利用引导基金为成果转化项目赋能加速,同时为其搭建链接头部资本管理机构的畅通渠道。目前,奇点中心入驻的门罗生物、可瑞生物、希望组团队已获昌发展及合作子基金数千万投资。同时充分深度融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专业、高效“技术经理人”队伍,为校企提供全流程技术转移服务。此外,还打造了定制化空间载体以及“职住一体”的人才公寓,帮助科研团队专注、高效聚焦创新研发,扫除“后顾之忧”。
据了解,昌发展现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科技合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奇点中心已正式落位两个孵化平台。其中,北师大科创园已正式挂牌,引入化学院院士工作站,对锂空电池、G20创新药、污泥处理等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则瞄准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未来医学领域精准发力,已引入多个国际前沿科学家团队。同时与北航光电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达成深度合作,于奇点中心携手共建沙河大学城智能系统研究院,聚焦大规模市场化之前的“1-10”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对光电所拟转化成果开展再研发,搭建国防应用、民用智能系统、石油能源精密技术、电力领域测量控制等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应用平台。
毫无疑问,本次疫情成为我国科技硬实力的“试金石”,多个工艺生产技术、实验室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落地。纵然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周期在逐步缩短,但发展需求与创新供给对接不畅、评价体系及转化服务缺位、成果转化资本支持不力等现象正严重制约成果转化效率。只有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助力,才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科技经济紧密对接,而这正是昌发展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