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催化了数字经济的大爆发、大提速。
在这期间,传统贸易以及面对面交往受阻,人们被迫选择线上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与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将引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
“数字”既是手段和工具 也是产业和经济
日前,由清华校友总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全球总决赛(以下简称“三创大赛”)”在郑州举行。清华大学多位专家教授、优秀校友和郑州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共论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前沿发展,共话校地合作。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执行秘书长、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秘书长、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邓永强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既要抗疫,又要恢复生产,那就更要创新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具备国际竞争力。推进创新要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切切实实的把科技研发做好,赋能传统企业。”
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外出显著减少,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不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很多需求通过在线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形式实现。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身份认证,可以说很多场合都在用可信的身份认证。
可信身份认证在社会中的应用场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老百姓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在线网络实名认证的场景越来越多,网上办理公积金、社保、不动产登记、在线支付等高安全等级的业务时,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如何证明“我就是我”,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的推广应用应运而生。
目前,用生物特征作为身份认证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在“三创大会”上,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听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智能科学研究部常务副主任郑方介绍,中国银联做过一个调查报告,不管在支付还是其他的一些领域,登录、转账、交易等等,用生物特征的比例越来越高。他说:“生物特征有指纹、人脸、声纹等不同生物特征,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刷脸。不仅支付领域用刷脸,大家去登机、坐高铁,很多地方也都用到刷脸的技术,这是用得最常见的技术。”
但是我们知道,现在一些黑产出现,五毛钱就可以买一张人脸的信息。郑方说:“我们只要拿到生物信息,像人脸、指纹信息,就可以去伪造,这个伪造其实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安全问题。”据郑方介绍,声纹识别和认证目前在金融、政务、社保、公安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落地应用。他认为,声纹身份认证是迈向未来数字语音银行的第一步,也是绕不过去的一步。他说:“声纹身份认证是生物特征识别和人机语音交互的交集,声纹身份认证依靠“形简意丰”的语音信号识别人的身份,而人的声纹是一种兼具生理特性的行为特征。从1945年首次提出“声纹”概念至今,声纹识别经历了多轮技术升级,声纹识别技术在个人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强度等方面具备优势。”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一个大方向
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两大阶段之后,今天的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数字化阶段。现在,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数字化企业,如果你不是数字原生企业,也必须要成为数字化重生的企业。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长水在“三创大会”上表示智能化是未来一个方向。他说:“关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我觉得他们是未来一个方向,虽然这一波人工智能非常热,但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特别长的路要走。”
目前,数据化和智能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应该大力发展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技术问题、数据公平性等等。中科院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表示:“这里需要从业者保持耐心,等待这个环境慢慢地规范。我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好。过去已经有很多地方不断地获得突破。所以,作为创业者,我经常跟其他创业者们交流,不要试图解决一个无限大的问题,我们能够把一两个场景的问题做好,星星之火就可以成为燎原之势。”
张长水也表示:“当我们越研究智能,就会发现这个水越深,可以做的事情越多。现在看起来大家做得非常好,非常努力,但从更长远来看,真的只是往前走了一小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更多项目落地 助力当地城市发展
据了解,“三创大赛”为期2天,举办了项目决赛、高峰论坛、领导会谈、专家讲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10个环节,并且在活动现场达成意向签约18家。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在会议中表示:“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享誉世界的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强、资源多,郑州希望与清华大学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实现校地共赢发展。也希望清华大学继续发挥人才优势,更多关注支持郑州,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