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TValue主办的“2020全球数字价值峰会暨第12届IT价值峰会”顺利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领导、大企业CIO、平台公司和创新公司的CEO齐聚三亚,共话企业数字化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的代表性企业,百融云创受邀参加峰会,与资产或年收入过千亿的大企业共议数字化应对之策和变革之举。
在本次闭门会议CHAINSIGHTS全球数字金融峰会主会场,百融云创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发表了“数据再造金融价值:产业互联网金融破局要点”主题演讲,深入解读了产业资产金融化工具的设置和落地案例。百融云创副总裁郇公弟作为对话嘉宾,参与了“如何解决搭建产业资产金融化工具的痛点与难点”的圆桌对话,详细分享了百融云创落地产业资产金融化工具搭建的实操经验。
百融云创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
百融云创副总裁郇公弟
产业金融三类痛点
“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后半场,实现了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进阶。”张韶峰表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拐点出现在2012年,随后逐渐走向深水区。2014年GE发布《Industrial Internet》报告,产业互联网概念席卷国内,垂直行业B2B交易平台快速崛起,再到各大巨头纷纷发力产业互联网。2019年被公认“产业互联网元年”。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痛点出现。结合国内产业互联网特点,根据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链上的切入环节,可以将产业互联网分为三种类型:智造型、交易型和消费型产业互联网。其中,存在3类痛点:
第一,资产与资金诉求存在连接间隙。生产经营需要低成本资金,资金需要投向优质资产,而现实情况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对支撑金融业务的资源投入不充分,缺乏金融业务及风控经验,金融机构生态圈相关行业经验又较少,研发成本较高,难以面向场景进行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造成资产与资金诉求存在连接间隙。
第二,场景间业务流程及风控手段差异较大。在场景业务端,授信主体差异,造成开户方式不同;产品所需要材料不同,造成信息采集流程不同;产品要素不同,造成支用环节形式不同等问题。在风控端,产品担保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各场景风控要点不同;产品线上数据存在差异,造成风控规则模型不同等问题。
第三,成本日益增加,而收益有限。由上述2类痛点带来的低效,导致产业互联网发展呈现成本投入大,收益有限的尴尬局面。
构建新型产业链金融风控体系
为了破局产业互联网痛点,百融云创构建新型产业链金融风控体系,从产业结构出发,搭建产业金融模式,以标准化数据、授信、监控构建金融风控防线。结合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百融云创搭建了全体系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面向产业实践的风控体系,覆盖包括B+C大数据画像,五大模块、二十余子模块,300多个数据指标全面还原小微企业,不止步于基础信息的解读,实现B+C完整风险画像。
根据客户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百融云创可以提供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风控产品和服务,实现从贷前流量筛选、贷中动态监测机制、贷后分层筛选管理,并通过平台监控,在风控全流程有效地帮助控制风险、降低不良率。
针对如何解决产业场景 KYC等要素的信息化、标准化,如何降低信息化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如何解决银行技术触达不到、而产业改造边际成本高昂的信息化环节等问题,百融云创积极创新产业资产金融化工具,并在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根据行业参考模型和银行管理需求的现状,百融云创提出了包括平台、产品、企业、 账户、事件、协议6大主题的概念数据模型。
例如在钢铁产业中,百融云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利用数据集市和智能决策引擎,从数据层和决策层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实现了三方面的创新:去担保化、线上化和信用化。百融云创通过可视可控的物流监管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搭建科学的货物估值模型;利用智能进件及信审体系,得到B+C大数据客户画像,达到全流程反欺诈监控;同时,对交易结构进行闭环设计,完成智能信用评估体系。
在“产业+科技+金融”业务分工中,银行机构负责授信,提供资金及较低的资金利率;产业平台负责获客及客户运营,提供交易平台及数据,并进行货物监管及处置责任;百融云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动态评估模型框架,进行信贷准入、动态评分及综合额度评定,筛选货物白名单及货物估值、盯市,以及提供系统、数据对接及运营服务。这样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可以挖掘出丰富的融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百融云创还将供应链票据平台在产业互联网得以应用,研发应用了业内第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票据资产风控审核系统,从主体资质审核、票据审核、贸易背景审核、贷后预警各环节发力,将供应链上“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全链条的业务风控。
自成立以来,百融云创率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风控产品应用中去,为金融机构持续赋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百融云创持续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场景中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本次峰会上,张韶峰表示,百融云创致力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力量,为推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