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保障天津等地高端项目 三星与中国产业升级同步

发布时间:2020-09-10 21:14        来源:TechWeb        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 “双循环”之下的三星布局:与中国产业升级同步同频

在产业升级转型中,三星的目标正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步伐一致。尤其是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条风险大增,面对这种脆弱性,最合理的方向是让这些产业分工,能够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迅速回升至3.2%。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不仅仅来自于消费领域的快速恢复和巨大空间,也来自于工业领域的企稳回升,这背后则是产业升级的迭代加快。

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来说,疫情是一场压力测试,有两个数据证明主动的产业调整是实现稳经济、稳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7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9.8%和13%,明显快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8%,连续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

经济“双循环”格局之下,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中国产业链的重塑与外资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调整同步进行。而近日,三星宣布关闭位于苏州工业园内的电脑厂,仅保留研发人员。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价值链转型和升级的关键一环,外资在华淘汰低端组装加工制造业,并加快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典型现象。

有淘汰才有升级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依托丰富劳动力等要素禀赋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在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至今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重要地位。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进出口加工贸易,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并逐步发展起来了一套外贸加工主导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万美元,单纯依靠外部经济循环,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当前,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经济发展需要更强的内生动力,传统的要素成本优势已不可持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双循环”就是要搭建一个强大的生产供给体系,打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产和市场是双循环的基础。

对于“内循环”和“外循环”,外资都是不可或缺的。

近几年,部分企业开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低端组装加工产业,这不仅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关,更与企业追求产业链布局优化,向更尖端产业领域升级转型息息相关。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并且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两个优势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在华企业已加速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升级,创造出新的产业链竞争优势和全球产业链体系。

中国产业的这场升级,对于外资来说也是重新调整布局的新机会。除了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随着扩大开放、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对于已经深深植入中国产业链的外资企业来说,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产业革新,抓住双循环和产业升级,不仅仅可以开拓中国市场,也可借助中国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全球产业链。

由此来看,作为在华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三星在中国这个尤为关键的市场中,根据产业环境趋势变化,逐步淘汰低端组装加工产线,积极引入差异化服务与技术,保持对半导体、AI、5G、OLED、MLCC、汽车动力电池等高附加值领域持续投资,并不断扩大在华本土研发规模,是三星保持经营活力,在华上升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星西安半导体生产现场

扩大在华投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发展已经与外资紧紧相嵌:中国需要在技术与资本两个方面与外资共舞,离开中国市场外企的产业链全球化也无从谈起。

今年1至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大多数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战略没有改变。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今年以来外资大项目持续落地,不少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加快在华布局。

在产业升级转型中,三星的目标正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步伐一致。尤其是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条风险大增,面对这种脆弱性,最合理的方向是让这些产业分工,能够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来自毕马威的调研报告显示,靠近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企业投资决定的根本考虑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

而回溯三星在中国进行产业链布局的三阶段历程,显示出其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脉络的一致性:第一阶段是1992-2000年,三星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东莞、惠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投资设厂,主要从事以电子业为中心的单纯组装加工;第二阶段是2001-2010年,逐步融入中国市场,业务从电子组装领域扩大到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设立多个研发机构,并展开多元化探索与布局,陆续进入金融、保险、酒店、重工等众多行业,完成产业链的建立;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伴随着国内中低端组装加工业的调整,三星在尖端技术装备产业领域投资加速,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聚焦半导体、MLCC、汽车动力电池、OLED面板等领域的投资,并强化技术研发。

自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三星28年间累计投资超400亿美元,是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在华拥有20余家生产工厂,近8万名员工。全部投资金额中,近300亿美元集中于尖端产业领域,尖端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13%迅速提升至2019年的72%,这不仅清晰显示三星在华投资策略的转变,也说明三星持续看好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市场的发展前景。

生产MLCC的三星天津电机

布局天津高新技术产业

在三星的战略规划中,中国不但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实际上,三星在华的产品质量一直都在提升,产品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三星在天津的投入和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天津的区域优势及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对三星在华业务的起步和发展都十分重要。三星早期在天津设立组装加工工厂,生产小型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产品,而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变化,以及三星在华投资重点的调整,三星近年来开始逐步淘汰低端组装加工产线,并大力加码高新产业领域投资,新增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OLED显示屏等高端制造项目。

4月底,中韩快速通道在两国间顺利开通,5月10日,首架包机运送215名三星韩籍技术人员抵达天津,此后共有1000余名韩籍员工,通过4次包机返回天津三星系企业,为项目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包机返回天津保障建设的三星员工来自三个项目: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OLED显示屏生产线项目,三星电机MLCC项目,三星电池有限公司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4亿美元,为近年来三星在天津进行高新技术领域投资的代表。

三星视界移动于3月中旬兴建全新OLED生产线,用于生产笔记本、平板电脑使用的屏幕。如原计划的技术人员无法抵津,精密设备将无法按时安装调试,三星在华产业升级步伐将被打乱,未来发展势头也将受到影响。尖端技术人员的顺利入华,使得产线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目前第一批新产品样品已经生产完毕,提供给客户进行认证。

天津三星电机MLCC项目建设也积极推进,计划下半年完成启动工厂的所有准备工作,天津也成为了三星电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为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设备提供基础电子元器件,也极大提升了天津地区电子产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而从全国范围内看,三星在西安的半导体工厂一季度进出口额为278.67亿元;三星苏州半导体项目一季度生产10.61亿个芯片,销售额同比增长34%……截至8月底,三星共安排16架包机,分批接运近4000名韩籍技术人员前往西安、苏州、天津、东莞等多家企业,实现点对点“跨国复工”,保证了三星在华多项高精尖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曾表示,“我们一直追求与中国的同频共振。三星全力保障在华重点在建、新建项目如期竣工投产,为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注入新活力。”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