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近日,一场数据中心行业分会引来业界关注。精彩的客户数据例证,前瞻性的行业趋势分析……都成为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行业成都站分会现场观众爆棚的制胜法宝。
与会期间,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低压业务市场部副总裁张帆在接受赛迪网采访时表示:"伴随新基建的进一步加速落实,以及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更多商业模式的融合,数据中心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的数据中心不仅是储存、处理数据的IT基础设施,更是角色多元、能力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底座。也正因如此,数据中心对个性化的需求和定制化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涌现。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我们不仅仅是数据中心核心设备的提供商或者数据中心的建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所以,我们对这一趋势感同身受。"
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低压业务市场部副总裁张帆
的确,新基建等新浪潮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未来,数据中心会朝着大规模和边缘化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前者主要负责处理高性能计算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后者则主要解决近场计算需求。虽然形态差别巨大,但在运维管理以及配电部署方面的核心需求却保持一致——高安全,高可靠以及高可用。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在运营阶段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设备和线路老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数据中心安全性等级低,缺乏监控和预警,久而久之,由这类情况导致浪费的能源和电费就会随之激增。要实现高效且有效的站内监控与预警,数字化手段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维,提升运维效率及效果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运维手段而言,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能耗问题也是困扰数据中心发展的另一大阻力。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低压业务行业市场与应用行业负责人赵天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据中心是耗电量非常大的一个行业,而且建设规模越大,能耗越大。所以各个国家都对数据中心用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赵天意还强调,如今超大型规模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哪怕是中小型的数据中心,其整体产生的能耗也是行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施耐德电气一直在研究,是否有机会、有方法、有空间,继续去挖掘数据中心的节能能力,最终通过不断验证发现,还是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节能更为有效。
针对上述需求,施耐德电气不断加强对包括EcoStruxure Power、 EcoStruxure IT,以及EcoStruxure Building三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专长,并借助行业经验与优势的积淀和施耐德电气对数字化赋能的深刻理解,为各类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维及节能增效提供帮助。
基于EcoStruxure架构,施耐德电气立足深厚的实践积累,整合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和EcoStruxure IT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独特价值,从电力输入到信息输出,从中压设施到IT空间,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覆盖规划、建设、运营的完整物理基础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数据中心TCO及ROI的整体优化。
与传统配电解决方案不同,施耐德电气中低压一体化的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强调更贴合场景应用需求的价值部署。通过融合包括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BlokSeT、Okken、PrismaSeT 系列及新一代ComPacT NSX塑壳断路器、I-LINE Track中电流母线、PSO/PME及PSO Easergy A5边缘控制系统、EBO楼宇运营系统以及新升级的千里眼运维专家等,该方案可整合并形成配电资产预智联接、配电系统的综合治理、行业应用的边缘融合与配电场所的全景营维四大数字化方案,覆盖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中,从中压输入到末端负载的数据中心电气全场景,全面优化配电资产从设计、建造到部署、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高用电可靠性,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运维效率。同时,降低配电系统运行风险,预防和诊断配电资产健康隐患,全方位改善电能质量,优化能源效率,实现供配电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其中,小母线产品发布,可谓是本次成都数据中心行业分会的一个亮点,也是施耐德电气的一次大胆尝试。张帆介绍,滑触式母线目前在欧美用的比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加的节能。施耐德电气希望把先进的理念带到中国,真正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方案。
此外,最新的I-LINE™Track中电流母线也此次峰会上崭露头角。作为能源传输载体的母线系统,广泛连接了电气设备与系统,是能源网络中的"主骨架"。因此,通过母线系统的全面升级、通过更"柔性"的设计赋能数据中心整体能源体系的稳定,以配合业务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则变得至关重要。
施耐德电气联合全球三大研发中心,结合全球超20场市场调研结果,为I-LINE™Track中电流母线植入10项创新专利,实现多个创新突破。I-LINE Track旨在铸造强健高效的电力传输骨架,确保用户从资本支出到运维阶段,全面释放其柔性生产力。
张帆坚信,在新基建、数字化大背景下,迎合绿色、节能、环保大理念,覆盖数据中心设备级、控制级及决策级的数字化产品与应用会更好地与应用场景化需求深度融合,也因此将在中国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中,大有可为。(文/ 徐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