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86.6%都接触过信贷产品,实质负债率为12.52%。央行也在其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
据统计,最近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0.95%上升至1.74%;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款率从0.56%上升至6.62%,不良率上升近10倍。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承压和风控成本相比银行,明显高出许多。
此外,逃废债风潮也增加了机构催收难度。一些借款人打着监管制度的旗号,通过伪造证据、抱团投诉等方式逃废债,企图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减免借款或不再催收。海传 - 智能催收系统的上线,能帮消费金融公司克服催收人工不足的困难,高效地对逾期贷款进行激活,同时可以不间断打击逃废债情况。
过度借贷消费群体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理性消费观念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对金融机构的贷后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催收体系,提高资金回笼率,降低逾期转不良风险,不仅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做好资金管理,对整个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中,《刑法》第293条 “催收非法债务罪”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这也就意味着催收行业本就荆棘丛生的步伐,更加难走了。
海传 – 智能催收系统,经过15年的研发实践,在AI技术逐渐进入课广泛应用的阶段,通过构建一系列AI模型,企业可根据案件逾期时间、客户风险、响应可能性等,实现催收策略、人员和应答话术的最优配置,在保证催收合规的同时,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催回率。
帮助银行和第三方委外机构,实现从粗放型催收到智能化催收。解决消费金融客群数量激增、场景下沉,带来的传统催收方式日益捉襟见肘的现状。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助力催收业务,实现节约成本、优化体验和改善效果的三重目标,也就是高效、合法、合规:
针对账龄较短的用户,海传 – 智能催收机器人可做到全触达、全覆盖,与人工催收效果无异;且催收机器人所使用的话术经过人工严格审核,且不会存在情绪失控的情况,可以有效杜绝话术违规,避免催收投诉。
海传 - 催收机器人运行稳定,过程记录准确,能够在业务模式及催收策略确定后快速上线,避免人工作业的长时间培训、宣导等,真正有效节省企业相关成本。同时,催收机器人的话术也会根据需求不断丰富,更加灵活地促成借款人及时偿还逾期贷款。例如,一些消费金融机构在智能催收机器人的算法程序中增加还款即能提额或享有利率优惠等话术,这些话术能提高逾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海传 – 智能催收系统产品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业务本身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这些风险在线上化后持续增加,转化的坏账压力也就更大,因此多元化的催收方式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刚需。虽然催收机器人在灵活性上不如人工,但它有足够的耐心并且不逾矩。
目前,海传 – 智能催收系统已应用于多家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中,帮助降低清收成本,达成高效合规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