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布局之年,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5月27日,软通智慧在数博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区域碳中和大数据平台——“碳数智能平台”,针对区域碳中和进程,实现量化管理。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贾征、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嵱、西南大区总裁罗龙保等领导出席本次发布会。软通智慧副总裁刘超做平台发布和介绍。
智慧城市的低碳化运营,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通用语境下,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当前我国的“碳中和”现状并不乐观,碳排放总量高和单位能耗GDP低成为困扰我国绿色发展的两座大山。
针对此,我国积极布局应对战略。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战略目标。
而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是碳中和、碳达峰全面展开的最好抓手。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智慧城市低碳化运营,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径。
AIOT技术:助力区域能源智慧化
“十四五”期间,针对城市碳中和发展,国家提出要“加强自下而上地方行动,鼓励先进区域、省市率先达峰”的要求,宣布开展区域层面的试点示范。
“针对很多传统企业而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无碳化几乎是相悖的。”刘超在演讲中提到。就目前而言,我国区域碳中和进程体现出复杂多变、经济阻力大、地域性特征明显的特点。在实操过程中,需要统一战略、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估5大机制,全面覆盖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和碳中和进程的关系,建设区域绿色生态闭环。
在此过程中,充分融合大数据、物联网、AI等先进科技的AIOT技术获得普遍认可,通过融合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过程的数据资源,搭建一个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布、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的能源智慧化平台,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
碳数智能:3大终端 量化区域碳中和进程
本次软通智慧发布的“碳数智能”平台,正是通过融合AIOT的数据采集、汇聚,建模分析,仿真模拟和可视化展示技术为一体,针对区域碳中和发展要求,完美融合城市绿色生态建设5大保障机制,集合了政府、企业、公众3大主体应用,即政府服务子平台“碳智屏”、企业服务子平台“碳管家”和公众碳普惠APP“碳小爱”,实现了对辖区企业等生产主体的碳排放和能耗精细化监控、碳排放配额管控、以及减排-经济产业发展关系等高质量发展策略优化分析等模块,量化区域碳中和进程,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针对政府端,软通智慧为政府服务子平台“碳智屏”设计了“排放权管理”、“在线监测”、“发展分析”、“预测仿真”四大功能模块,通过对区域内企业的碳排放权管理、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在线监测、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等,乃至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碳中和预测和策略仿真,完成对区域内碳排放的全流程管理,保证区域碳中和管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碳智屏“碳排放权”模块展示
针对企业端,软通智慧依托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服务子平台“碳管家”为区域企业提供单位能耗智能分析、碳排放智能核算、能耗对标挖潜、低碳战略规划和咨询、碳审计和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六大服务,协助园区和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的全方位低碳化发展路径。
碳管家“能耗对标挖潜”功能模块展示
针对公众端,软通智慧公众碳普惠APP“碳小爱”通过整合区域商业资源及公共资源,设计碳币兑换商业优惠券及公交、充电、餐饮等公共资源的惠民方式,加大绿色教育宣传、加强市民参与、提升公众对碳中和的认知水平,形成碳中和良性循环,实现全民减排增效的战略目标。
碳小爱APP端内设计展示
截至目前,软通智慧碳数智能平台已经在园区、交通、社区、能源、企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实施落地。发布会现场,刘超以广州民营科技园能源产业改造和镇江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零碳体系搭建为代表,阐述了碳数智能在区域碳中和进程中的巨大助推作用。同时,本次2021数博会展馆内,碳数智能平台作为软通智慧全场景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展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首次与公众见面了。
和合共生,命运同舟。在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和全球碳中和、碳达峰建设大潮中,人类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软通智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和优势资源,以碳数智能平台等基点,助力智慧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在“碳经济”中体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能。将来,软通智慧将继续与更多的城市、区域进行共商、共建、共享,共创碳中和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