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做饭小伙伴都遇到过这类情况:煲汤或者炒菜时一心多用,稍不注意就会把汤熬干或者烧过火。不同于日料及西方菜肴,中式菜肴的烹饪核心在于对“火”的运用。猛火爆炒,大火煎炸,小火焖煮,“火”为我们带来了可口的菜肴,但一旦大意疏忽,便有可能“引火上身”。
类似的,不少与子女分居的老人需注意用火安全,日常中略有不慎就易引发干烧隐患,轻则羹汤报废,重则引发火灾。面对这些的情况,燃气灶的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
有风险就会有预防。市面上早有以“防干烧”为功能点的灶具,来应对由于疏忽带来的燃气灶干烧风险。虽然推向市场较早,但人们在实际的防干烧体验中发现了诸如探温不精准、需手动调节等问题。这就对“防干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保护,还要做到精准保护。
谈到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此类灶具如何防范锅具干烧?
从“防干烧”到“精准防干烧”,
其实,防干烧灶具的原理很简单,即通过温感探头检测锅底温度,当数值达到预设的温度点时,灶具判定发生干烧从而断气熄火,避免火灾的发生。可以说,当下大部分厂商的防干烧灶具便是围绕这一运作原理进行产品研发,但是从技术的落地成果上来看,还是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遇到诸如判定不精准、需手动调节等问题。
溯源判定不准问题时,发现大部分厂商依然采用“一条安全温度警戒线”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防范大的事故与灾情,但因判断不精准导致爆炒时意外关火从而影响烹饪体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也有一部分厂商考虑到单一保护点精确度低的情况,从而设置了面对蒸煮和煎炒两条不同的“安全温度警戒线”,但无法实现自动化必须要手动调试,煎炒时用户手动选择煎炒模式,蒸煮时用户选择蒸煮模式。这类操作模式带来的结果是,用户经常忘记选择模式或选错模式。有不少用户在使用这类产品后,在网络上抱怨,做饭时疲于面对不断停火的灶具……
虽然防干烧灶具的需求出发点很好,但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使得防干烧灶具行业难以跻身主流的灶具市场,而这项技术现在更多地是被一些大品牌作为高端灶具的附属功能来对待。故而在消费者眼里,防干烧灶具行业的发展似乎起点颇高,但后续发展一般,尚不能完全满足干烧痛点。
走出技术瓶颈,方太率先走向精准智控时代
虽然防干烧灶具在短时间内没有突破技术瓶颈,但市场对防干烧灶具的需求却一直存在,并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持续扩大。当前市场上依然有很多品牌厂商在防干烧领域中继续深耕,实现产品的不断升级与迭代。
方太作为厨电领域的领头企业,致力于以创新科技让厨房成为中国人的“新家庭中心”。而在防干烧灶具领域,方太提出了“精准防干烧,保护更及时”的发展新方向。
在研发过程中,方太充分调研了用户对于当下防干烧灶具的“痛点”,发现用户对于防干烧灶具的新需求在于,在防干烧保护更及时准确的前提下,操作越简单越便捷,不能影响炒菜做饭。
对此,方太认为防干烧灶具需要满足:既可以为用户带来及时的保护,又可以依据不同烹饪状态设置不同的防干烧保护点,避免在正常的烹饪过程中误判关火。方太的研发人员依据炖、炒模式下温度攀升曲线不同这一前提,创新开发了炖炒自识别算法。在最主要的防干烧功能上,方太首创了在NTC感温技术基础上,通过对炖、炒不同模式实测曲线,基于时间、温度、变化率等多维度判断,总结出不同烹饪模式下最佳温度保护点。实现在针对不同烹饪模式下,灶具自动匹配不同模式对应的最佳温度保护点,做到及时准确的保护。
在最主要的防干烧功能上,方太首创了在NTC感温技术基础上,通过对炖、炒不同模式实测曲线,基于时间、温度、变化率等多维度判断,总结出不同烹饪模式下最佳温度保护点。
历经长时间的研发后,方太在今年正式推出自己最新一代防干烧燃气灶——JZY/T-DA1B。相比于市面上其他防干烧灶具,这款方太防干烧燃气灶,不仅加载了“炖炒自识别算法”,还额外配置了“防干扰测温系统”,依托这两大核心技术,灶具可以实现60秒干烧关气熄火、2分钟无锅关气熄火*。避免忘关火、烧干锅,减少厨房用火隐患。在火力方面,4.5KW超大火,65%高热效,608个密簇直喷火孔,火力更均匀。并且整机面板采用纳米釉面涂层、全封闭设计,更加易清洁。
在算法的加持下,方太防干烧燃气灶可以通过NTC温感探头检测的锅底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精准判断用户的做饭行为,是在蒸煮,还是在煎炒,由此匹配到不同烹饪模式最佳的温度保护点,做到精准防干烧,实现更及时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干烧判定全流程无需用户手动选择,一旦干烧行为发生,燃气灶会及时关气熄火。整套流程更便捷,保护更及时准确。
在方太防干烧燃气灶的带动下,防干烧技术迭代至2.0版本,引领行业步入精准智控时代。从单一的温度检测到针对不同烹饪模式,匹配最佳温度保护点,做到及时准确的保护。让防干烧测温技术精度迈上新台阶。用户也可以更加便捷、安心的使用,是炖炒爱好者防范干烧隐患的首选。(文/赛迪网·秦耳)
*60秒干烧关气熄火、2分钟无锅关气熄火:数据来源于方太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