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新基建 引领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围绕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这些重点建设内容皆围绕“城市新基建”展开。
发布时间:2021-08-18 10:57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姜振华 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新基建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新风口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疫情发展仍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传统基建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抓手来带动经济增长。
“新基建”主要涉及“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其“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二是领域新,“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新型交通设施、智慧城市等;三是模式新,“新基建”通过推进物理世界和数据世界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因此,“新基建”既是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长期调结构的重要方向,是“十四五”时期的新风口。

智慧城市是新基建最大的应用场景
去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一是以通信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设施;二是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以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这三类基建的主要应用场景就是智慧城市。
首先,新基建的主要建设责任以城市为主体。目前,有25个省制定了新基建的三年行动计划,其中规划的重点任务都是以城市为责任主体进行建设。其次,各省规划的新基建应用场景都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以山东为例,提出到2022年在“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服务”三大领域形成200个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容,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市民群众对城市的服务与管理需求不断提高,管理城市所面对的各种矛盾、困难和压力与日俱增。城市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城市社区安全管理等城市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已经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城市围挡里垃圾遍地,居民楼顶上杂物横陈。这些不精致的小问题,已成为精致城市建设路上的“绊脚石”。这些问题不仅不 “小”,而且事关城市建设发展全局,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解决好了就是百姓的大幸福。

18

新基建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解决方案
为满足市民对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迫切需求,浪潮着力打造三大新基建产品体系:一是支撑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物联网感知体系;二是支撑城市多元信息基础设施融合的城市大脑;三是支撑城市治理和发展模式创新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真正的城市智慧。
尤其是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要打造集数据工厂、低代码开发工厂、AI元脑、业务中台于一体的城市级共性能力平台——城市大脑。其中,AI元脑,是一个面向行业具备感知能力、AI训练能力和数字孪生仿真模拟能力的综合管理平台,它包含为AI模型开发者和数据科学人员打造的多功能一站式AI平台,整合各类感知前端、汇聚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各类事件联动的泛在感知平台和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数字孪生城市平台。
城市大脑应遵循分布式的建设和部署模式。一个城市不只需要一个“脑”,只有“中心脑”与“边缘脑”、“行业脑”与“区域脑”相结合,形成一个“脑网络”,才能真正支撑城市治理的智能化需求。
“中心脑”是市级城市大脑,负责汇聚全市的数据、算法、模型和业务,同时在城市基层需要有街道、社区级的“边缘微脑”,能实时响应城市末梢的智能化请求;所谓“行业脑”是面向行业部门形成的适应行业特色需求的智能平台,而区域脑是面向区、县大脑,作为“中心脑”的中继节点,承担区域内的智能化支撑能力。
 ·行业实践
依托上述三大类核心产品,浪潮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在不同层级、不同产业特色的城市共同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从城市级别来看,既有直辖市级城市重庆,也有省会城市济南,同时还有浦东、郑东等国家新区级成功的创新性实践。
近期,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凭借其创新性的城市治理模式、优质的惠民服务等各项突出表现,荣获赛迪网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标志着郑东新区成为国家新区级的智慧城市典范。为破解城市管理困局,郑州市郑东新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升华,发展更高层次的“智慧城管”,积极探索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郑东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搭建起“1+1+N”的总体架构,即建设一个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中心、一个城市大脑和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公厕等N项智慧应用,实现一图感知、一图预警、一图决策、一图指挥、一图应用。
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把物联网等终端感知设备布满大街小巷,实现辖区全天候、全时段的“感知”覆盖。城市大脑支撑城市治理领域的“一网统管”。郑东新区发挥城市大脑智能感知、智能认知能力,汇聚20万城市公共部件、3682个企业单位、12000辆环卫车辆,提升对城市管理事件的自动上报能力——结合人工主动上报和被动上报,将10余种案件来源集中汇聚至统一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智能分发功能,整合25个二级派遣单位、1600名一线人员进行实时处置,向上联通市级城管平台,向下打通一线处置人员,实现“一个平台调度、一套流程处置”。系统试运行期间,案件自动派遣率达到90%以上,使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从过去9小时缩短到1.5小时,按期结案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90%。
 郑东新区的“智慧”已经融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路灯不亮、井盖丢失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报,不到两小时,城管市政人员已全部搞定;双河公园的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有智能生态站、土壤墒情监测、视频监控等多类智能设施随时呵护,24小时保证它们的茁壮成长;市民逛个公园,连花草树木都有了身份证,扫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情况;餐馆油烟超标,在线监测仪第一时间自动报警至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监管人员马上就能收到案件派遣并现场核查;5G无人驾驶扫地机器人、智慧垃圾桶等智能化设备更是遍布大街小巷;无人机实时监控,解决城市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也有了“千里眼”。
自2019年11月以来,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共接待考察指导 150余次,获得央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点赞。

建设智慧城市的对策以及建议
新基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新基建将激发多种需求,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都将有更多的实际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疫情期间,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都依赖新基建的有力支撑。巨大的需求带来空前的市场规模,目前全国各省宣布的新基建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40万亿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竞争格局将随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而被颠覆,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同时,新基建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存在瓶颈;政府推动的投资模式创新也考验着参与方的融资能力;同时作为基础设施,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可控成为基础门槛。
新基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设备供应和工程建设,真正能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是基于新基建的持续服务。因此,组建生态联盟已经成为助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新举措。新基建需要实现从“行业生态”到“产业生态”转型,一方面将传统的单一渠道化合作模式,升级为渠道、方案、产品、技术、交付多元化合作;另一方面将原有的生态伙伴“独立抗风险”模式升级为“体系抗风险”模式,与各方伙伴由利益共同体升华为命运共同体。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