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鹏城实验室(PCNL)主办,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联合承办的2021年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圳举行启动仪式,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等7位嘉宾共同按下大赛启动键,宣布2021年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正式启动。
随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人工智能不断释放潜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科技之一。我国紧抓机遇,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在时代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而通过大赛来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关键问题、探索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也成为提高科研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也正是希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撬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仅举办两届,就吸引了全球13个区域的8324支队伍、10738名选手报名参赛,累计提交作品数万件——大赛影响力及规模均位列各类人工智能大赛前茅,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
大赛竞赛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担任主席,华为昇腾AI计算领域总裁许映童,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陈文光,中山大学教授梁凡担任副主席,27名委员均由国内外人工智能、互联网、通信行业的顶尖专家组成。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竞赛委员会主席于全对赛道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和前两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有继承性,也有新发展——数据集更大,模型和场景更复杂,难度上有很大增加,技术上有了新的发展,也将会产生更大的科学价值和产业影响。”
大赛以“AI赋能视界”为主题,设立“AI+无线通信”和“AI+视觉特征编码”两大赛道,由鹏城实验室“鹏城云脑”支撑。同时,华为昇腾生态也为大赛加码:初赛和复赛期间,优秀团队可获得华为云资源券,为参赛再添助力。
赛道一:“AI+无线通信”
赛道说明:要求选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信道特性,进行高维信道数据压缩降维与重建,利用AI设计接收机及其智能收发机联合优化。
赛道二:“AI+视觉特征编码”
赛道说明:要求选手综合考虑视觉信息编码效率和机器视觉任务性能,结合传统信号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精度,优化效率,改善泛化性。
本届赛事将历时四个月,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总奖金池高达396万。每个赛道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同时配有绿色招聘通道、科研及创业支持、政策资助等相关配套激励。大赛启动仪式上还公布了报名条件、报名渠道和详细赛程等。本届大赛面向全球开放,个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或创客团队等均可报名参赛,团队上限5人。即日起,AI极客们可访问大赛官网(https://naic.pcl.ac.cn),完成个人信息注册及初赛报名。
赛事流程
阶段 |
时间 |
方式 |
入围数量 |
初赛 |
2021-12-19至 2022-02-21 |
初赛将进行算法设计、模型训练及评估,提交预测结果进行比赛。 |
各赛道前100支队伍可晋级至复赛 |
复赛 |
2022-02-21至 2022-03-28 |
复赛将开放复赛测试集,各参赛队伍提交结果进入评分、排名、代码验证,个别比赛还将考察参赛队伍算法运行效率。 |
各赛道前10支队伍可晋级至决赛 |
决赛 |
2022-03-29 至 2022-04-15 |
决赛采用远程接入调测、现场技术比拼、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 |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胜奖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