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突破造车新势力10万辆下线速度新记录,理想ONE也成为了首款单车突破1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产品。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从10万辆下线谈起,并围绕理想汽车的赛道、产品、用户关系、供应链等关键问题逐一解读。蓝驰创投作为理想汽车早期的投资方之一,曾连续5轮投资,是理想汽车的A2轮、A3轮、B1轮、B3轮、C轮投资方。
越走越宽的赛道
问:10月28日,第十万辆理想ONE正式下线,“ 10万辆”这个数字对理想汽车和用户意味着什么?
沈亚楠:到10万辆,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我们做的理想ONE是被用户广泛接受的。 在中国,绝大多数车型都是长尾。其他同类的企业,是若干个产品做到10万辆,我们是一款产品做到10万辆。
卖到10万辆,能证明这是一个真正被客户接受的产品,也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定义能力、研发能力以及运营能力,能够支撑未来爆品时代的到来,有能力推出市场接受的爆品,以及有能力去交付爆品。
问:看过你之前的采访说正确的赛道非常重要,正确的赛道要“又宽又长”,理想汽车所在赛道的正确性在哪里?
沈亚楠: 2015年我开始创业,当时李想说要做电动汽车,已经觉得电动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大家都讲绿色环保,觉得这个赛道已经很宽了。
随着创业,看法也有变化,发现它“更宽”了。电动化只不过是趋势的开头,趋势“更宽更长”的部分其实是智能化。智能化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大家熟知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会改变整个汽车的使用形态,这是一个大变革。
最近,我们又意识到智能化还有一个更大的趋势——空间的智能。未来的智能座舱是三维交互,将有更多的应用和内容满足用户,它的前景非常广,但这也只是我们陆续发现的中间状态。
更长远的、更宽大的赛道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万物互联。
物理世界进行数字化,人工智能驱动各个行业改变。这个改变的发源地之一就是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最早应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以及应用人工智能驱动产品和服务改变的行业之一。
问:在越走越宽的赛道上,理想汽车有没有带来新变化,或者开拓新领域?
沈亚楠:这块我们也是对自己做的工作感到比较骄傲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面不只是随着潮流而行。最早我们做增程式,很多人都不理解。今天大家可以看到,随着理想ONE的成功,有更多的车企跟进了这样的技术路线。
当年做增程式创新,我们也没有想得很复杂,实际上就是以客户的视角去考虑。虽然用户喜欢电动车,但是大家不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就是充电不方便和里程焦虑,主要是中长途的应用场景。
我们利用增程式做到“城市用电,长途用油”,很好地解决了用户痛点。我们还挺骄傲的。在大潮之下,我们也对行业有所贡献,创新了一条赛道,开创一个新领域。
变化带来的机会
问:一条赛道的变化因素也是新机会,你观察到理想汽车所在赛道的新机会在哪里?
沈亚楠:第一,品牌的机会。大家可能平时谈的不多,但全球领先的品牌很多都源自中国,受到新一代消费者的普遍接受。消费者并没有区分它们是一个中国品牌,还是一个国外品牌。
你只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领先,就有机会覆盖全球市场。这是一个大的品牌变化和品牌机会。
第二,技术的机会。整个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技术演进。在新技术面前,像理想汽车这样的新企业没有过去的包袱,特别在软件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第三,产品的机会。随着软件和服务在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车越来越像一个智能产品,而不是过去的纯硬件产品。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爆品,爆品的体量也会更大。
过去,车主要以硬件区隔,每一款车型卖得再爆,体量也不会特别大。随着软件定义车的个性化,硬件逐渐会收敛,产品会有深刻变化。
第四,商业模式的机会。这个毋庸置疑,新的直营模式会大规模替代今天的4S店代理的经销商模式。
这种直营模式下一步也会演化,比如共享、对硬件产品进行订阅模式,还有新的商业模式涌现,包括保险革新、售后服务革新。
未来,车是一个智能空间,空间里的服务、消费、新应用、选配或增配的硬件都有变化的机会。
问:在软硬结合方面,理想汽车有哪些优势?
沈亚楠:软硬结合的统一根基是车的电子电器架构、应用架构用同一个平台,虽然硬件有不同的变化,但是软件可以横向地支撑所有车型。这是一个基础。
要做好这个基础,难点在于操作系统。过去,不同的零部件都有自己不同的控制器算法,软件完全分离在各个微处理器里。未来,要把硬件进行抽象,要把软件进行集中。
这是一个难点,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有先发优势。
我们也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LiOS,明年推出的车就会有新一代的电子系统。
问:供应链对新能源汽车十分重要,你在理想分管供应链,在英国学的这个专业,你对供应链的关键点如何理解?
沈亚楠:有的时候,最难的事情反而逻辑简单。就像供应链管理,实质上就是找到供应商跟他合作,把你需要的零部件、服务拿到你的体系内,整合成客户需要的。这样理解它,逻辑就非常简单。
难点在于,每一个供应商都有他自己的战略、思考逻辑,任何一个零部件都是无法直接卖给客户的。
你不能把这些供应商当作同一个个体,用同一种眼光去看待,而是要分门别类地管理,甚至到细化到每个个体交流沟通,理解他的战略,让他也理解你的战略,大家形成共识,再不断地运营你和他之间的关系,共同向前发展。
有的时候你甚至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跟你一起往前走,你还要去培养,自己建一些合资公司,投资一些公司。不能笼统地去管理他,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
对智能汽车的发展,每一个供应商的判断都不一样。有些人保守,有些人相对激进。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去找到那些愿意相信的供应商,即使他不相信整个大盘,但他愿意相信理想的发展的供应商。我们跟他们进行战略上、工作方法上的统一,一起往前走。这个确实很难,需要一个一个攻克。
问:行业里其实有很多玩家,理想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家庭和增程式,为什么这么选择?
沈亚楠:用户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初心。汽车的市场很大,你到底服务哪些客户?如果没有明确的客户和目标市场,很难做出好产品。一个产品不可能适应所有人的需求。
产品有显著先进性的时候,可以覆盖更多的需求;在竞争逐渐充分的时候,产品必须要有明确的用户。
当年定义到底给谁做产品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我们做的车是不是自己愿意开?我们的同事、朋友会不会买这个车?我们几个人(创始团队)其实都是典型的居家男人,身边的同事大部分也是家庭用户,所以当初选择家庭用车。
大城市里车位、号牌资源紧张,大部分消费者真正决定要买车的那一刻,往往是结婚生子的时候,他才下决心要买车。正常的时候用打车软件就够了,自己一个人或者小两口都没什么问题。一旦有了孩子,安全座椅放在哪?大包小包放在哪?
逐渐地,你会看到家庭用车是最刚需的,而非家庭的用车逐渐地会被共享出行所替代。
问:汽车是一个技术集成度非常高的产品,打造汽车产品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沈亚楠: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产品价值。很多时候,不能简单地去问用户:你有这个需求吗?客户只知道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痛点,但并不知道有哪些技术能够凑起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方案。
最大的难点是怎么去发掘客户痛点背后的真正需求,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些需求。
第二个难点,判断创造的客户价值。汽车这个产品太复杂了,你可以把所有的功能堆上去做一辆全世界最复杂的车;你也可以做一辆全世界最便宜的车,它只是能开而已。
如何判断哪些配置是对客户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到底是多少?你要把所有可能的配置进行列表,每一个配置创造的客户价值是多少,花费的成本是多少,创造的价值比上花费的成本就有一个系数,然后进行排序。你得扎实地判断每一个配置到底对客户有没有价值,这是个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新一代的企业和用户的关系
问:你也管理着理想汽车的用户关系,用户在理想内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沈亚楠: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即用户是上帝。在我们看来,新一代的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而不是所谓的“用户是上帝”的关系。如果你觉得用户跟你是不平等,在做产品和做服务的时候,你的心态会有变化。
回到我们的初心,做产品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身边朋友的需求。你会把身边的朋友当做上帝吗?
客户是你最重要的衣食父母,是你的资金来源。以上帝的视角去看客户,反而不便于知道客户心里面到底想要什么。应该把使用产品的用户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人,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看客户,你就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产品、售后服务、用户关系运营上,我们都坚持这样的做法。只有互相尊重和平等的服务关系,才是更长久的。
相互激发
问:平视客户其实是对人性洞悉后的一种选择,如何把对人性的洞悉用到用户关系管理上?
沈亚楠:整个理想汽车的工作方法是激发,譬如服务专家通过电话和网上的方式来服务用户,我们不是灌输他们:“你要平等对待客户,客户会尊重你,你也尊重客户”,更多的是激发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个东西,你只不过是去要激发他,让他意识到。
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你要以“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假设自己打400电话咨询,我希望被怎样对待,我就应该怎么对待我的用户。用户感觉到电话另一端的服务人员跟他是平等的,这样能够让客户心平气和地把一些问题告诉我们,所以这是一个互相激发的过程。
问:蓝驰创投是理想汽车早期的投资方之一,曾连续5轮投资理想。你觉得蓝驰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沈亚楠:天宇(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会给我们很多的建议,也会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我们思考。
比如最早的时候,他当然肯定会问:“你们为什么做增程式,大家都在做纯电?”
2019年是我们融资很困难的阶段,那个时候很多投资人都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们做增程式。蓝驰虽然也会问这样的问题,但是会激发我们去思考:怎么更好地跟别人说清楚这件事。
因为跟投资人说清楚,几乎等于以后跟用户说清楚。你如果能说服那些更接近于用户状态的投资人,也意味着以后能够说服用户。
通过跟投资人的碰撞,我们内部不断调整行动方向,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这点我还是特别感谢投资人,特别是蓝驰。
问:蓝驰创投选择“不被定义,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你如何看待“不被定义,敢为人先”?
沈亚楠:当你给自己定一个使命之后,站在使命的角度,你做出来的决定和你看问题的视角就会跟别人不一样。
既然你跟别人不一样,你会发现一些别人都没干而应该要干的事,你自然就会“敢为人先”,要去干那些事了。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他有没有自己的使命,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也一样,你到底有没有使命?
使命不分高低贵贱,甚至不分优劣,但是你要有自己的使命。当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面向真善美,只要不影响别人,你有一些自己不同的使命也没关系。有使命的人他就会与众不同,他就会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