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间,中国软件国际(00354.HK)发布公告,公司就深开鸿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并引入华为哈勃投资,还与亿鑫科技、华为哈勃投资、鸿聚创新等各方注资深开鸿签署合计2亿元的注资协议。
然而,这则交易并未受到市场的认可。交易披露的第二个交易日,中软国际股价就出现重挫,单日跌幅达10.09%,盘中跌幅更是一度超过19.5%。
之所以股价出现如此波动,是因为市场对于中软国际的本次交易存在极大的误读。
深圳开鸿是一家专注于鸿蒙开放生态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开发商,在中软国际出售深圳开鸿后,市场有观点认为,深圳开鸿是中软国际鸿蒙业务的主体,深圳开鸿剥离不再并表后,将对公司鸿蒙业务存在影响。
而实际上,虽然深圳开鸿核心聚焦于鸿蒙系统发行版产品,但其却是一家今年8月才成立的新企业,营收规模有限并不影响公司的业绩。同时,市场忽略了华为哈勃投资的入股,仅仅片面的认为中软国际股权的下降是利益受到了侵害,然而投资中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并不能用纸面来衡量的。
在我看来,这笔交易明面上中软国际在深圳开鸿的持股有所比例降低,但背后实则意味着中软国际已经成功拿到了华为鸿蒙生态的船票。尽管公司在系统开放层面收入降低,但却获得背后更多生态开发的潜在权益,有望畅游鸿蒙产业的星辰大海。
对标谷歌的安卓系统不难发现,系统作为生态的底层构架,其盈利天花板实则很低,真正赚钱的实际上是背后的GMS安卓生态产品,同样的这也是鸿蒙生态的机会。
因此,中软国际不仅没有丧失鸿蒙业务,反而因华为哈勃投资的加入而拥有了更深入的参与权。这则交易,不仅没有降低公司的价值,反而增加了更多鸿蒙业务的市场空间。
01.被错误放大的“信息差”
中软国际此次交易十分复杂,也难怪很多投资者在短期内出现误读。
具体而言,这则交易共分成两部分,其一是中软国际转让深圳开鸿50.83%的股权;其二是引入华为哈勃投资。
交易完成后,深圳开鸿的股权结构由中软国际、億鑫科技两家,变更为億鑫科技、鸿聚创新、哈勃、建信中软国际四家,持股比例分别为29.5%、31%、20%和19.5%。
这其中,億鑫科技由深圳资本集团控股,属于国有资本;哈勃投资背后是华为;建信中软国际99.9%的股份归属于中软国际,交易完成后深圳开鸿变更为国资、华为、中软国际和深开鸿团队参与管理的公司。
鸿聚创新则是本次中软国际股权出售的承接方,虽控制人目前为中软国际高管,但实则却是一个员工激励平台,该部分股权将会在未来两年内全部授予高端人才,否则億鑫科技和哈勃有权回购股权。
基于此,中软国际本次交易的完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与华为鸿蒙的合作,引入重要战略投资者哈勃,并为未来吸纳核心人才留下激励空间。
在交易信息满天飞的资本市场,很多投资者看到交易第一部分就已经开始悲观,从而忽略掉了更为重要的第二部分内容,实际上第二部分才是全部交易的重点。
深圳开鸿的业务为鸿蒙系统发行版产品,其定位实则是生态切入业务,目的是通过产品来带动后续生态服务,而鸿蒙生态服务业务依然是未来中软国际的战略核心方向之一,因此并不存在全面剥离鸿蒙业务的情况。
将深圳开鸿当成是中软国际鸿蒙业务的全部,这实则是误解产生的原因。
02.中软国际拿到鸿蒙“船票”
目前市场中的误解不仅放大了出售深圳开鸿股权的恐惧,同时也忽略了引入哈勃投资的价值。
哈勃投资由华为完全控股,其实则是华为旗下重要的投资平台,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半导体以及科技产业链的投资。
本次哈勃投资入股深圳开鸿,表明中软国际已经获得了华为方面的认可。如果说鸿蒙产业是一个即将起航的生态方舟,那么中软国际实则已经拿到了宝贵的“船票”。
长期以来,华为本就是中软国际的第一大客户和战略股东,彼此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
而鸿蒙产业极有可能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产业机会之一,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尝试参与其中,这就好似一场“赛马机制”,最终只有各方面条件优异的企业才能当选华为的鸿蒙合作伙伴。
然而在哈勃投资入股深圳开鸿后,这就意味着华为与中软国际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深圳开鸿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鸿蒙生态的“正统”,这也让“赛马机制”成为“选马机制”,而华为正是第一个选中了中软国际。
这背后透露着华为和深圳国资对中软国际的信任,在鸿蒙生态创立初期,首先选择中软国际作为合作伙伴去推进这一市场,深圳开鸿是深挖鸿蒙底层系统的载体,由华为哈勃、深国资、和中软国际及管理层共同运营。
基于此,中软国际也获得了鸿蒙生态的先发优势,随着底层系统框架的完善,中软国际有望逐渐获得鸿蒙生态背后的生态服务价值。
哈勃投资的入股意味着,中软国际首先乘上了鸿蒙产业这条大船。
03.一次可以写进商业教科书的布局
资本市场都是逐利的,无论是股权还是利润,都是追求最大化,然而事实往往却是欲速则不达。
本次中软国际减少在深圳开鸿的持股比例,虽然表明看权益减少,但实则背后收获颇多,堪称“后退的艺术”。这是一次企业以退为进的谋局,甚至我认为是一次可以写进商业教科书的经典布局。
让投资者心心念的深圳开鸿,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今年8月才刚刚成立的“壳子”,而且还是以中软国际为班底,并没有很多的附加商业价值。
其不仅难以给中软国际的业绩带来本质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前期的投入而拖累中软国际的利润,因此将深圳开鸿剥离并表,本质并不会对中软国际的业绩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中软国际用本不那么重要的资产换取了哈勃投资的入局,这已经让中软国际成为了交易的赢家。
从企业角度分析,中软国际降低持股比例,同样也是为了让深圳开鸿的股权结构更加合规,是与华为和深圳国资等股东权衡后的结果。
由于鸿蒙业务需要涉密资质,国内明确规定外资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而中软国际的注册地正是海外,因此只有在中软国际优化持股比例后,深圳开鸿才能成为一家内资控股的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到国内信创产业。
这次股权调整,实际上是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深圳开鸿的业务开展不会存在股权上的瑕疵。
另一方面,接盘31%股权的鸿聚创新本质是一个持股平台。鸿蒙产业是一个从无到有建立的过程,这其中势必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只有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才能吸引真正尖端人才的加盟。
据中软国际电话会议透露,鸿聚创新目前是一个代持的状态,这部分股权是为了分给未来的核心骨干人员。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如果2年内鸿聚创新的股权没有全部分配出去,那么华为和深圳国资可以把剩余股权全部回收。
从此不难看出,鸿聚创新犹如一座蓄水池,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深圳开鸿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才,保证公司的核心竞争,而不是要进行其他的资本目的。
纵观全局,如果中软国际始终看重自身在深圳开鸿的股权,那么深圳开鸿既不符合外资20%股权的规定,也难以吸引华为哈勃入局。没有华为的支持,深圳开鸿又会有多少价值呢?
以退为进,心怀大海。中软国际看似失去了对于深圳开鸿的控制权,实则获得了与华为哈勃进一步深度合作的机会,这堪称一次可以写进商业教科书的股权投资方案。
04.深圳开鸿背后的星辰大海
哈勃入局深圳开鸿,实则为中软国际打开了鸿蒙产业的大门,进入到这片星辰大海中。
任何一个产品生态中,底层系统都仅仅是一切的切入点,真正能够发挥商业效益的则是围绕生态开展的服务。
对比Windows、安卓、macOS、iOS四大操作系统,鸿蒙生态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操作系统收费,第二层是软件及商城收费;第三层是更多的增值服务收费。
来源:华西证券
第一层级的操作系统收费正是深圳开鸿参与的方向,这种商业模式本质是从终端厂商获得分成,但由于华为希望将鸿蒙打造成一个开源生态,因此这部分的收费可能很低,甚至免费。也即是说深圳开鸿更多是战略意义的布局,商业收益短期有限且需要长期投入。
这就意味着,鸿蒙生态最大的商业价值来自于生态构建完毕后的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而这也是中软国际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软国际有庞大的数字军团为华为提供服务,随着鸿蒙生态的完善,这部分人才和业务可以扩展至所有参与鸿蒙系统的第三方厂商,中软国际有希望成为最了解鸿蒙生态底层构架的IT服务商。
无论是鸿蒙、欧拉、云,其实都是中软国际的尖刀业务,他们相当于洒向大地的种子,并不希望其本身能够创造多大的商业价值,而是寄希望于背后的生态服务来变现,公司逾9万的专业IT人才优势则是一切的基础。
比如在能源行业,深圳开鸿卖出了操作系统发行版,这又会激发出大量与之匹配的定制服务和配套维护,虽然客户可以选择其他公司来做,但无疑对于鸿蒙系统知根知底的中软国际更具有竞争优势。
这实则已经形成了一个专属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中软国际拥有者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中软国际选择今年9月创立智能物联网业务集团(简称ABG)的原因。
ABG将通过技术牵引,引领基石业务向软硬结合、2B至2C的更大规模市场发展及提高交付能力,更好服务战略客户,实现基石业务进一步高质量、规模化增长。并构建人才发展通道的战略纵深,实现人才在基石业务、服务业务、产品业务的良性发展和流动。
稀缺的场景相当于ABG业务的牵引力,今年ABG拥有40亿的业务量,而随着鸿蒙生态的逐渐爆发,ABG业务有望驶入增长快车道,公司预计明年会有50%以上的增长。这完全基于中软国际深度底层构架带来的竞争优势。
当然,能源行业仅仅是一个缩影,未来华为势必将会以这样的军团化布局更多的行业,让每一个行业都得到切实的改变,这才是鸿蒙生态要做到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把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然后逐渐让他们更加智能,最终则是基于智能去开展服务。
中软国际始终致力于深度参与到华为鸿蒙产业的建设中,随着哈勃入局深圳开鸿,中软国际已经与鸿蒙生态深度绑定。虽然这项合作没有排他性,但显然华为是并不会让哈勃随意参与到此类重量级的投资中。
在此前,我曾提及,深入布局鸿蒙是中软国际的一次战略升维,让中软国际的价值发生了本质改变。
而如今,随着哈勃投资的加入,中软国际正逐渐成为鸿蒙生态的头号受益者,具备了整个鸿蒙产业的先发优势,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鸿蒙产业龙头。
投资就是这样奇妙,很多时候明明一件利好的事情,但由于错误的信息解读而造成了误读,从而让事情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但这却并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当市场逐渐消化了这个信息差,企业也终究会回归属于它的价值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