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构建数字政府 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01 15:57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刘赫 徐斯 魏琪嘉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社会生产、管理的一大关键要素。打造数字政府,提升管理部门数字治理能力对于推动宏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数字治理能力已是检验现代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本文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建设数字政府治理水平所带来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对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对加快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正处在提质升级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更应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建设数字政府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的新挑战新要求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运行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这就给政府宏观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一是时空界限弱化对宏观经济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在数据时代,数据能够实现实时联通和高速传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边界。平台企业打破传统企业边界,实现实时全球交易和线上线下联动,这就对基于物理边界展开的传统宏观经济治理方带来了挑战,对数字经济空间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供需深度融合对宏观政策协调提出更高要求。在工业化时代,供给端主要是标准化规模化产品,消费的可及性主要由供给端决定。而在数据时代,技术发展已经能够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及时响应,消费者深度参与生产过程,生产与消费两个过程趋于同步,这就使得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对供需两端的政策协同要求明显提高。

三是宏微观数据打通为构建精准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可能。在工业时代,经济数据搜集主要依赖统计体系的层层汇总,这就难免导致部分信息失真、信息时滞和信息偏误问题,使得合成谬误的情况难以避免。而在数字时代,数据搜集由小样本变为全样本,由事后搜集变为实时搜集,由低维度变为多维度,这就要求宏观经济治理必须突破宏观与微观边界,及时感知微观变化,加快构建更加精准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四是管理模式变化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个体管理主要通过组织的间接管理来实现。而在数据时代,数字化变革使得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个体直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比基于组织的间接管理更为有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升宏观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当前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难点

数字政府是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目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信息孤岛”已经成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一大拦路虎,主要表现在:一是“意识孤岛”。由于各部门管理方式和思考问题角度不同,特别是对交互信息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做到互联互通。数据链条产生脱节,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共享形同虚设,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冗余问题,从而造成数据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系统孤岛”。我国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特性。因此,各个行业、部门往往会根据自身行业特征和业务需求开发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使得开发平台、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加之人员变动与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更是难以实现系统集成和数据整合,形成许多系统孤岛,使得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交流。三是“业务孤岛”。因为政府业务不能在网络上得到全流程处理,从而出现业务功能重复、业务协同效率降低的现象。尤其是在密切关联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由于整个业务流程不同阶段的信息系统孤立运行,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割裂了前后相连的业务流,从而不能满足业务处理的需求,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增强服务效能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助力加强宏观经济治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各地在建设数字政府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使用宣传不足。宣传推广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前提基础。目前,地方政府在主动推广数字化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根据中山大学的调研,全国“数字政府”知晓率仅为69%,这也意味着还有将近三成的市场主体不了解“数字政府”,也就无从谈起熟练使用“数字政府”工具。二是业务建设不足。由于各地政务服务系统建设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在需求论证、功能设计、系统测试等环节普遍面临需求端体验不佳问题,系统不接地气、企业群众也不愿用的现象突出。其中,业务不全是市场主体反映的最突出现象。根据中山大学的调研,34%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业务不全。事实上,不少事项实现网上办事后,办事人跑动次数、重复提交材料数量并未减少,甚至由于系统运行不稳定或操作复杂等问题,政务服务效率不升反降。三是流程建设不足。目前,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地方的数字政府建设不能实现线上全流程办理,仍需线下跑腿。调研数据显示,26%的市场主体表示,在网上办事大厅未能办完业务,仍然需要到大厅现场办理。

(三)人才不足问题有待解决。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要求宏观经济管理人员在掌握原有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掌握基本信息化技能。目前,我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人才领域面临如下难题:一是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一支庞大的既懂宏观经济管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开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急需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二是干部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背景对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至关重要,信息化意识不足、信息化知识储备不够、信息化能力不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的顺利开展,影响宏观经济治理整体水平。目前,受限于多种因素,地方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于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不完善。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引进专业人才的渠道,缺少完善的人才培训交流机制。目前,专门开展相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数字化和宏观经济治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字政府建设面临较大的人才难题。

三、政策建议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探索,应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牵引力,强化数字思维、系统思维、共享思维、改革思维,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着重强优势、补短板,兼顾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和安全,开展短、中、长期动态谋划,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治理的带动和完善。

(一)构建超大规模数据库资源。完善推动数据全方位汇聚融合的体制机制。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的标准化、清单化管理。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数据共享资源库,推进垂直管理系统数据联通,实现各类数据“统采共用”,消除“数字鸿沟”和“数据壁垒”。加大政务信息共享开放力度,充分释放我国超大数字规模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在数字处理技术方面,增加政府研发投入与鼓励企业创新探索并重,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二)建设集约高效信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强化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管理调度,推进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管理,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应用、一体化管理。整合构建政务信息平台支撑体系,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各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互认,避免重复式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整合。加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越是在飞速发展的时候,越要紧绷安全弦,及时优化升级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完善数据安全追责处罚机制。

(三)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政府协同行业协会、企业研究出台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规范引领。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打通协同联动数字治理业务流程,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掌上服务”,从实地调研了解民情向实地调研与线上民意相结合转变,从被动解决人民难题向主动分析网民活动,提前满足人民需求转变。在完善政府监管方面,加强监管工作平台建设,将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等线上监管与线下监管相结合,通过数据“画像”实现实时跟踪、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

(四)加强数字政府人才培养。培养政府机关熟悉政务服务流程和数字治理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在高校增设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等专业及选修课,培养数字治理专业人才。引入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培养数字治理实践型人才。通过开展数字治理竞赛、学科研究项目等方式,激发全社会数字治理人才活力和创新意识。出台数字治理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管理和评估机制,制定数字治理领军人才计划。(文︱刘赫 徐斯 魏琪嘉 国家信息中心)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