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界传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即将收购一家以EVE体系为核心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作为特大型能源建设央企集团,将收购目标优先放在一家中小型企业,且是正被业内质疑的装配式结构技术,消息一出,建筑圈一片哗然……
出于对住建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的积极响应,中能建基于自身在能源建设领域的深厚根基和强大影响力,顺应时代趋势,向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努力,力争带领中国建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出发点无可厚非,甚至值得提倡。
但此项决定的公布,是否真的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健康成长?是否真的助力了建筑工业化的正向发展?
EVE体系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了解一下~
EVE体系是由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一种采用预制空心板构件、现场组装连接成整体的装配式结构技术。其空心板内部为上下左右横竖交错的空心结构。该体系的墙板类型有结构剪力墙、非结构剪力墙、夹心保温剪力墙等。由竖孔+水平孔+纵肋(孔率约30%)+预制钢筋+板腿(50mm)组成,构造边缘构件呈一字型、L形、T形。竖向连接上,采用分布钢筋不出筋,间接搭接连接(1.2LaE)、构造边缘构件出筋,直接搭接连接(1.4LaE)的方式;水平连接上,采用不出筋,间接搭接连接(1.2LaE)的方式。
其实,作为近年来重点向预制空心板剪力墙研发的EVE体系,一直以来,无论是结构设计、构件生产,还是施工操作、安全把控,甚至是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在受到建筑界同仁的诟病,究竟是为什么呢?
外观设计上,EVE体系由于带双向孔整体墙板,底部设板腿,导致结构较为复杂,而且空腔内部并无粗糙面,对工程现场的施工预留了难题。
生产工艺上,EVE体系厚板抽孔,成组立模生产,构件尺寸受模数限制(1.2m、1.8m、2.4m、2.8m),墙板拆分设计要根据现有构件标准尺寸进行深化,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
构件尺寸上,和国标双面叠合墙板体系相比,EVE体系中空面积小,同尺寸下构件重量较大,在塔吊起重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构件尺寸不能做成国标双面叠合墙板体系一样大的尺寸,从而导致吊装次数增加,施工时间延长。
施工浇筑时,EVE体系仅有约30%的空腔率,浇筑空间小,空腔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每孔需分别浇筑、振捣,操作不便,导致施工效率低、施工速度慢、浇筑质量难以保证,给项目顺利进展造成麻烦。
建筑品质上,EVE体系由标准化小墙板组合而成,受到现有生产工艺所限,洞口处需拆分处理,构件数量多,导致竖向拼缝多,因此绑扎、支模、拆模等工作量也随着拼缝的增多而增加。而且根部水平缝连续性差,不易浇筑密实,接缝处易开裂、易渗漏。
成本控制上,EVE体系较传统套筒灌浆方式基本持平,且开始使用低于成本价抢占市场的策略,打乱装配式行业的正常运转。
EVE体系的问题不仅仅包含上述这些内容,还包括适用范围低、搭接钢筋用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诸多问题集一身的EVE体系,且不论在技术创新上下了多大功夫,投入了多少人力、财力,仅就上述作为装配式建筑亟待解决的致命问题,是否值得大力推广?是否真的如住建部畅想的建筑工业化未来?
作为建筑行业,应是以建筑质量为根本,不仅要有利于高效生产、高效施工,更要有利于消费者的安全居住、舒适居住,而不是一味地关注市场份额,把自身的利益和甲方的利益凌驾于终端消费者的利益之上,我们希望看到的建筑业未来是安全的、是高效的、是环保的、是智能的,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建筑业未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是除了冰冷的科技外,那对这个行业最真挚的敬畏。
回到开始,一家特大型能源建设央企集团收购不知名,且在技术方面处处充满弊病的中小型装配式建筑企业,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在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