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叶平申报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课题(批准号:KY009442)顺利通过验收,根据国家科学信息技术部研究中心关于“十四五”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规划课题有关规定,经《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总课题组评审专家对提交的课题报告材料和相关成果附件,从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逐一进行了鉴定,课题达到了研究目标,同意结题并颁发结题证书。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课题(课题批准号:KY009442),经课题专家组鉴定,通过评审和验收,荣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叶平被聘请为课题负责人。
据悉,负责人叶平先生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杰出人才,他借助区块链技术独特的技术优势,将其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构建更为透明有效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他通过完善系统架构、增进网络互信、强化风险控制、提升服务效能,促进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发展,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叶平基于区块链技术完善供应链金融系统架构。叶平借助区块链技术,以自下而上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作为基本架构,设计供应链金融平台。其中,数据层封装数据区块,其内含的链式结构、数据加密、时间戳等技术保证了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网络层支持自动组网,节点平等且实现动态进出;共识层通过共识算法保证节点之间达成共识;激励层构建激励的发行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支持区块链的可编程性;应用层则对接应用场景。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系统架构具有更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维护性,系统性能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创新的系统架构要求供应链网络节点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对接系统,并依托分布式数据存证技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全局信任、实现资金供求的智能匹配及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延提供了系统支持。
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领域使用该技术对参与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描述。对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财务报表和可质押资产,因此传统风控手段使得金融机构将其拒之门外。叶平通过给用户定义一系列属性指标,进行用户画像,再利用相关技术刻画出客户状态和信用程度,进而为金融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比如在对企业画像建立标签时,叶平从企业基本情况、融资信息、创新能力、盈利情况、社会口碑5个方面分析,选取可真实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预处理,生成Sequential神经网络模型可用的数据并输入计算,得到企业的分类预警数据和画像数据,并通过Web前端实现可视化的效果。当然在标签设计中还可以考虑使用来自互联网或者工商、法院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增加可信度。叶平在给数据进行处理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属性数据的分析统计;另一类是需要经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标签,实际上是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即所谓的主体数字信用状况。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中发生的风险不一定全是借款方导致的,也可能是关联方引起,因此主体数字信用的分析还需考虑与交易相关的其他利益关联者。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课题(课题批准号:KY009442)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固化思维”,创新性的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融为一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并有针对性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有效地填补了8%-15%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阀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展难”等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供应链资金流盘活,实现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助推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供应链金融领域。
随着国家科学信息技术部研究中心“十四五”规划和供应链金融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课题(批准号:KY009442)技术,纳入国家科学信息技术部研究中心关于“十四五”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有力地推进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作者:吴长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