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又有大动作?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2200平方米新办公场地即将落成!

发布时间:2023-08-31 10:10        来源:赛迪网        作者:

2018年,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从“小白楼”乔迁至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外首东国际大厦A座9层,开启了崭新的征收维权旅程。

5年后,首东国际大厦B座2层即将成为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的另一个“战场”,与A座9层(原办公场地)交相辉映。

图片 1.png

聚合、聚拢、聚力,飞越成长

自2012年成立起,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在发展规模、专业建设、行业地位等多个方面取得成就。

目前,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的人员已从最初的17人发展至500余人,其中执业律师达到了200余位。新办公场地也有2200平方米,并配有10余个多功能会议室,300多个工位,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开展各类活动。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新办公场地设计图

“数字规模只是表象,一群有理想的团队才是在明律所不变的精神内核。”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在明说。

一直以来,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秉持着“只为被拆迁人维权”的理念,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凭借着对委托人的耐心与细心,已代理了2万件案件,并成就了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

图片 4.png

其中,由杨在明律师代理的“许某诉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行政强制及行政赔偿案”,明确宣示了产权人因行政机关侵权所得到的赔偿不能低于依合法征收程序应得到的补偿法治理念,此案也成了指导今后土地、房屋征收领域同类型案件裁判的重要案例。

在“魏某等19人诉山西省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抗诉案”中,在明律师通过一审、二审以及再审,帮助委托人解决了纠纷,其案涉小区189户的同类型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内修外联并举,打造专家型律师队伍

在两万多案件积累的经验,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聚焦行政诉讼业务专业化、团队化、品牌化,不断探索行政法业务领域的律师效能。

早在2016年,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就发起设立中国行政法治“学术+实务”新平台——在鸣行政法治论坛。

依托在鸣行政法治论坛,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定期邀请行政法学领域的一流学者、资深法官及业内知名律师进行深入研讨和剖析,以期通过会议研讨的方式探索律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律师行业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图片 5.png

在积极进行“外联”的同时,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还注重内修。自成立以来,律所高筑凤巢,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法院、行政机关、双一流高校的法律人才,构建了完备的督导律师负责制。

在督导律师负责制的加持下,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人才梯队。

图片 6.png

2022年年底,为实现专业、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成立了行政法专业委员会,通过论坛研讨会、业务培训、疑难案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力求为法治建设贡献一支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律师队伍。

参与立法,以己之力推动中国法治进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但法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现阶段,尽管法治环境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不足。”杨在明律师说。

2010年,杨在明律师带领着40多位律师,搜集大量的法律文献,并从过往办理的案件中总结归纳遇到的问题,先后召开了5次专家论证会,最终形成了《不动产征收与搬迁法(建议稿)》。而这份建议稿融合了多名实务型法律专家和学术型法学专家的经验,其中不少条款出现在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

2020年,杨在明等13位律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阶段,向自然资源部提交了有关《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的立法建议。其中部分修改意见内容出现在2021年9月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

法律条文中的一小句,对于全国的司法实践是一大步。而行政法律制度与法治环境的改善,本质上与杨在明及无数专业领域律师的推动密不可分。

“当然,法治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老百姓更好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是律师的职责,也是律师的义务。”杨在明律师在采访中说道。

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律所,自成立以来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图片 7.png

“我们走了很多途径都没有得到解决,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最终找到了在明律所。在明律所的杨律师不计成本帮助我,还有其他帮助我的律师,辛苦付出我都记在心里。”被拆迁人李文秀送锦旗时激动地说。

未来,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将在杨在明主任的带领下,继续深入探讨法律体系的改革之道,为相关立法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助推我国法治取得长足的进步,以法治力量增进人民福祉。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