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之路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脊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汽车与车联网交集的产品,贯穿制造业多领域,产业链涉及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方面,涵盖汽车整车生产商、汽车客商、汽车配套供应商、汽车中介服务机构、规制管理机构等。长远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快速成长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带来历史性机遇。
发布时间:2023-10-27 09:36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郭研研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从测试验证阶段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同时也是加速产业发展、推动未来大规模推广与商业化部署、决胜汽车产业下半场的关键时期。城市是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聚集地,也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发挥城市优势,可以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

总体来看,城市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最佳载体。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与智慧出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加速融合,其技术体系复杂、涉及产业领域繁多,需要依托城市的创新活力、资源聚集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示范和规模推广。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对城市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应发挥管理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政策及创新环境,转变发展理念与角色定位,提升治理能力,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城市的深度融合,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实践探索具备本地属性、差异化的落地路径。

应当注意到,城市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过程中也面临着在城市顶层设计、科技人才、基础设施水平、新业态商业模式实践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大量新技术,与多个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体系复杂,涉及多部门协同,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参考。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出一套全新的科学评价模型,以对其政策环境、发展现状、未来潜力等进行科学评估,为城市和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决策指明方向。

针对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依托行业创新资源平台,联合行业专家,围绕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工作,采取案头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专题研讨等方法开展系统研究。以竞争力、消费推广支撑力、融合发展支撑力等9个维度出发设计了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评价模型,以创新中心、学会在政策法规、测试示范、产业全景图、地方创新资源等领域长期积累数据为核心,结合重点城市、重点示范区的实地调研、问卷调研数据,以及大量的行业公开数据与研究报告,选取重点城市形成量化指数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建议,旨在为城市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整体布局谋划参考。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随着汽车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产业加速深度融合,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持续升级、法规不断完善、技术迭代更新、应用创新发展,产业进入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单元,也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本与全球先进水平处于“并跑”阶段。

面对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竞争,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挑战。

部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缺乏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虽然许多城市已出台大量产业规划,但尚未形成系统的顶层战略。总体来看,大部分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主要聚焦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建设等具体方向,对产业层面的技术架构做好设定,提出有效管控目标,但依旧存在技术发展路线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清晰、系统、持续的产业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缺失,对产业进一步发展支撑作用不足。

目前,由于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及治理模式等多种因素制约,大部分城市缺乏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平台与创新体系支撑,尚未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及能力,产业生态仍有待进一步升级。产业生态构建过程中,缺乏对产业全貌的认识,企业之间协同联动效应不明显。部分优质企业处于成长期,受到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未能补强产业链和创造新的增长点,企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南

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总体战略上需要高度重视、系统规划和科学部署,而在具体战术上,则要考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要求等方面的特殊性,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评价模型和影响因素,城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应从完善政策环境、提高产业支撑力、提升创新水平、开展示范应用、加强消费推广支撑、推动融合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部署,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的整体图景。

完善顶层设计,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应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和功能创新,以及“汽车+”跨界融合驱动的边界和外延不断扩大,汽车、交通、通信、测绘、安全等相关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由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产品创新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全面系统地建立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以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对产业发展来说不可或缺。

城市要用好用足国家战略规划,做好与国家战略的整体衔接。围绕国家顶层战略,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结合本地产业基础与特色分解实施路径与关键任务。

具体来说,在顶层设计方面,与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相一致,并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持续加强汽车与能源、交通、城市的持续融合;在发展路径方面,坚持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基础平台,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应用的智能化底座,在关键任务方面,结合产业基础,明确政策规章创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保障、测试示范推进、产生生态营造等领域的核心任务。

此外,积极争取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等政策机遇,以重大项目带动整体建设规划完善。城市要充分整合本地各级支持性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的合力和引导作用。

首先,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相关的城建、汽车、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方面,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顶层设计;其次,需要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综合利用行政、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手段,对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主要环节,给予政策支持,在城市层面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最后,提升规划部署和落地的组织保障能力,包括加强对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解读培训,设立部门联席会议或者工作专班,优化调整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等。

从整体产业链布局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执行系统、整车制造等环节,同时涉及与人工智能、芯片、通信、地图定位等多产业的交叉融合,对产业体系的供给能力要求极高,产业整体提升必须依托产业链的整合提高竞争力。

推进产业空间集聚。构建各类要素开放融通的营商环境,加快引入培育一批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落地,串联起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雁阵形”集群。

强化车路云一体化战略,推动创新突破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时期,我国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产业整体水平仍需提升,推动核心技术研发突破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实现产业化应用。

加强基础共性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对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型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围绕信息物理系统架构(CPS)、自动驾驶整车平台、云控平台、C-V2X通信、新型电子电气信息架构(EEI)、车规级芯片、车控操作系统、线控底盘、高精地图定位、仿真场景库、测试设备及工具链等关键技术,支持进行技术研发。推动建设跨部门协同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推动形成技术研发与管理法规衔接的机制,开展体系架构与技术体系研究,针对具体关键技术,打通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创新链条。

有效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构建各类要素开放融通的营商环境,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提高要素配置质量。统筹利用政府、社会等资金资源,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展。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模式,整合高校、企业、社会资源,搭建学术交流、产教合作、科教创新、人才信息、项目推介等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鼓励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等的合作,学习先进示范区经验模式,支持联合攻关,在本地打造“创新飞地”。坚持践行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向,在车路云一体化感知、协同计算等关键技术与云控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快跨产业协同创新。

通过鼓励行业联合攻关、设立平台公司等方式,推动技术研发、产业化与规模应用,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的基础支撑。支持相关企业和技术机构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加速产业化及市场化进程。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

机遇与未来

以广州市为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基础雄厚,拥有大量汽车企业、通信企业和制造企业。近两年来尽管面对“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等多重压力,但广州汽车的产量依然保持较大增幅,并在车联网的整车制造、智能产品、视频监控、信息通信等产业上均有积累,一些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发展较为成熟。

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

但这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产业政策已经允许广州智能网联汽车走出实验室,但其仍处于支持相关企业开展道路测试的阶段。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依然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强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的配合。

要持续发挥整车龙头企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应深入分析本土用户需求与偏好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及品牌价值。同时,以交通大数据、车联网云平台为突破,参与与出行服务、数据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交通服务,实现跨界融合。

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引育车规级芯片、传感器、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感知、决策、交互、执行等关键配套能力。零部件供应商应跟随先进技术趋势,对自身产品矩阵进行组合改进,并围绕核心产品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突出自身独有、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要不断夯实信息企业技术基础。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广州市应充分结合技术和市场优势,率先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服务。可以通过收购技术专利、加深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方式掌握零部件基础开发能力,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高精度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线控底盘、智能驾驶舱等核心零部件瓶颈。

要有效拓展相关服务企业的业务内容。充分收集和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标准化、规模化数据,向高端研发与增值销售环节拓展,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统一流程和正规管理的现代化汽车服务品牌,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