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G的发展现状
(一)支撑政策逐渐完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5G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相关单位相继发布关于推动5G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为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2年工信部与教育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征集能源领域5G应用优秀案例的通知》,为5G在多个关键行业的产业融合与应用指明了方向。
各地政府也纷纷抓住机遇,结合当地的产业需求及经济特点,适时精准地在各领域内推动5G网络建设与应用。部分省份改变产业发展目标,将促进网络建设调整为推进5G规模化应用。多地更是启动“建用互促”的发展模式,将5G发展与企业政策相结合,为企业提供5G智能化服务。
(二)经济营收不断提高
2022年,5G商用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对经济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据统计,2022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929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12%、31%。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网络设备营收增长。随着5G网络的普及,为享受5G功能与便利,部分智能终端设备逐步替代升级,如5G手机“换机潮”带动用户终端产品消费。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国内5G手机市场出货量8496.7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9%。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国内5G手机逼近市场50%,5G手机市场增长稳定。二是随着5G应用融入千行百业,开辟5G行业终端设备新市场,如5G高精度定位基站、5G煤矿掘进机、5G港口岸桥吊等,深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智能化增值发展。
(三)覆盖领域持续扩展
工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建5G基站88.7万个。截至2022年年底,5G基站总量达到231.2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6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发达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同时,运营商积极推进5G网络在高铁、地铁、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且楼体较大的室内场景覆盖。随着5G覆盖的逐步拓展,5G网络智能化逐渐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5G推动运营商企业信息服务业务持续增长,推动数字化服务向千行百业延展。在应用产品方面,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依托自身的云、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积极布局,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AI等智能领域逐步应用。在产品制造业方面,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研发定制化5G基站产品,如矿山行业的5G隔爆基站,物流行业的5G高精度定位基站等产品逐渐成熟商用。在电竞游戏方面,5G与3D游戏结合实现虚拟物体与现实场景交互,带来沉浸式游戏体验。高带宽、零卡顿的网络环境,保障了电竞游戏质量,为游戏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5G网络打破传统工业制造的物理边界,实现工业数据动态感知、安全传输、实时分析,提升智能化生产运营能力。在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方面。基于5G网络的云化AGV可实现路径计划,构建高效安全运行的智能化物流系统,实现任务调度、交通管制、智慧避障等功能,提升厂区内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在生产管理方面,5G整合厂区中的分散资源和功能平台,构建5G智慧厂区综合管理系统,对园区内车辆、设施等基础信息进行采集管理,提供实时监控与预警,打造服务精准的数字化智慧园区。在企业工作协同方面,通过5G共享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从制造、管理到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智慧养殖方面,利用5G+传感器、机器人、高清摄像头实现养殖环境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家禽生长状况监控和疾病预防排查、远程管理等,实现智能养殖。
三是为提升人民生活智能化品质,5G在教学科研、智慧交通、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普惠、便捷的智能化服务。在教学科研方面,5G助力远程互动教学,实现跨地域网络教学实时互动,提升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5G智慧交通方面,5G为车路协同技术提供网络保障,实现无人接驳、无人配送、自主泊车等应用,提升车辆行驶智能化水平和道路通行能力。在医疗保障方面,5G为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提供高带宽、秒下载、超清晰的网络环境,打破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地域限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
5G逐渐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实支撑。
二、5G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5G已深入融合到多领域的应用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未来产业发展仍有诸多挑战。
(一)5G网络覆盖和应用场景仍待开拓
5G技术商业应用场景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5G为各行业提供了无限可能,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缺乏突破性的主流应用,形成5G技术的差异化优势。在智能手机领域,虽然已推出5G手机,但由于5G网络覆盖面和信号稳定性方面仍有短板,部分用户体验并未有明显的提升。
(二)5G能耗与信息设备成本增加
在5G应用场景中,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5G通信技术升级对联网设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网络采用的大规模MIMO技术,使得每个基站单位消耗的功率是4G的数倍,能源成本和碳排放增加。但由于单个设备的功耗与传播能力有限,在特殊场景中,部分设备无法满足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的要求。
(三)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增加
随着5G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教学、车联网等生活场景,5G需要连接更多的设备和物品。在5G带给我们智能便利的网络环境中,安全风险也逐渐增多,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如在车联网中,如正在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遭到恶意的网络攻击,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在智慧医疗的场景中,网络攻击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5G应用规模化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行业内外的关注与支持,需要政策、资金、人才、数据等多要素协同保障、形成合力。未来我们要加快行业应用,研究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推动5G应用项目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提升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夯实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以提升网络体验为标准,加快区域网络深度覆盖,利用中、低频段结合拓展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广度,逐步构建多频段系统发展的5G网络体系。升级现有业务体验,不断丰富消费终端产品类型,推动内容供给生态实现突破性创新,持续深化5G网络共建共享。
二是推动数字内容生态变革。推动5G与商贸、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数字化新体验、新场景创意的深度融合。加强交互式新型数字内容创作和运营工具开发,保障5G网络及设备运行安全,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赋能生产、分发、消费等环节,推进新应用便捷化、智能化,降低应用难度和成本,满足实时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是助力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坚持分类施策原则,推动不同行业应用赋能挖掘,加快成熟应用规模落地,推动产业各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融合探索,鼓励垂直行业龙头企业加大与运营商、设备商联合力度,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探索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生态。
蔡方博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行业信息化产品测评工程师 罗芝芬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行业信息化产品测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