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深刻改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意见》指出,需要夯实基础部组件,聚焦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意见》释放了哪些信号?一起来解读。
01新兴万亿蓝海,下一个“颠覆性产品”?
过去20年,我们见证了机器人走进工厂车间:协作机器人作为精密生产环节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AGV顺利承接生产环境中的物流工作。人们不禁期待:下一步,机器人将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场所。
根据高盛在202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产品设计、用例、技术、成本和公众接受度方面的障碍得到完全克服,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高达154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曲线将与纯电动汽车相似。
资料来源:Macquarie Research
机器人,正奔向下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02人形机器人需要怎样的视觉传感器?
在应用场景层面,人形机器人除工业场景,还将进入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生活场景,因此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举个例子,人形机器人需要适应复杂的环境(如地毯、瓷砖、木材和楼梯),应对儿童、宠物等带来的挑战。如果机器人要辅助家务或医疗工作,还需要能够判断材料并据此调整握力。
为了支持人形机器人实现更人性化的交互,关键在于提升机器人的理解能力,这要求机器人首先能够“看得见”,——包括环境感知、物体的识别与跟踪、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抓取。进一步,机器人需要“看得懂”,通过AI赋予的理解力来智能规划行进路线、准确识别需要移动的物体,甚至预测行人的移动方向等。
市面上主流的人形机器人通常配备先进的机器视觉系统,结合多模态感知能力和AI算法,实现环境理解、任务执行、安全和避障等功能。以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为例,它搭载8个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通过算法处理图像,实现物体识别、环境理解等功能。而其他机器人,如小米的CyberOne、波士顿动力的Atlas、智元的RAISE A1、宇树的H1以及优必选的Walker X,通过3D视觉和其他传感器结合,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功能。
主要人形机器人视觉传感器方案对比
03迈尔微视MRDVS,多模态相机+AI的前瞻布局
自2016年团队成立之初,迈尔微视就“All in”3D 视觉,并组建了专门的算法团队。伴随着国内移动机器人爆发成长的繁荣期,迈尔微视与业内领先的机器人厂商深度合作,交付了超万套3D视觉相机。凭借引领行业的前瞻布局,率先推出专为移动机器人打造的多模态工业相机,并提供将3D视觉与AI算法深度融合的导航、避障、对接、抓取解决方案。
以避障场景为例,迈尔微视的S2作为一款多模态工业相机,匹配专为工业场景训练的AI算法,不仅可以准确识别生产场景的人、机器、工件,还能通过目标追踪对动态障碍物进行跟踪,判断潜在风险,从而实现机器人避障安全性的跃升。
04重磅政策发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深刻改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意见》指出,需要夯实基础部组件,聚焦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
《意见》进一步要求,视觉传感器作为重点部组件,面向复杂环境感知需求,开发集成高精度仿生眼与类脑处理算法的视觉传感器,形成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产品谱系。
迈尔微视长久以来的产品研发思路与政策指导不谋而合,——以迈尔微视新品M4为例,产品设计符合高集成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多模态信息感知需求,且适合室内外复杂场景的应用,并内置计算平台用于运行AI算法。
●M4-主要配置参数
●M4-楼梯场景3D点云图像
响应政策号召,走在时代前列。迈尔微视将与行业内的先驱者保持密切合作,凭借3D视觉+AI算法的先发优势,为人形机器人打造专用的视觉相机,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智慧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