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智慧供应链研究报告:能否成为「活棋」,决定了数字货运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11-15 17:58        来源:赛迪网        作者:

2023年,数字货运赛道“厮杀”进入白热化。仅在3月份,路歌完成了港股上市,货拉拉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福佑卡车、中储智运、G7等选手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与此同时,新玩家的入局使得一些细分市场格局出现变数。头部已经出现,行业淘汰赛加快。什么样的数字货运平台可以存活?这个问题,或许和智慧供应链相关。

货运全链数字化,破除物流各环节“信息孤岛”

货运作为一种物流方式,自古有之。早期的货运物流以生产制造为核心,彼时的企业根本无暇顾及流通之外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大量“三资”企业的生产和制造活动开始本土化,一批传统储运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货运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细分赛道。在互联网科技的“加持”下,平台和渠道渐渐成为货运行业的“新核心”——谁能掌握更多信息,破除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孤岛,谁就能领先市场。

2019年,随着《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货运行业告别了“野蛮生长”,并迎来新一轮的规范化和数字化转型。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到“数据”15次、“数字化”19次,指出要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

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在物流这个主赛道,还是货运这个细分赛道,数字化已然形成大潮。

信息匹配是货运行业“信息孤岛”的终结者,还是助推者?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流动在“经脉”中的是来自物流各个环节的数据。而让数据流动变得可视化,增强各个环节的互动性,是不少网络货运平台的“第一桶金”。比如号称“中国数字货运第一股”的满帮,最初是由运满满与货车帮合并而来,主营业务是城际干线物流的车货信息匹配;货拉拉的“乳名”叫EasyVan,最早在香港起家,它的起始定位也是货运对接匹配平台。

理论上说,数据流动变得可视化能够缓解货运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在货运的承运环节,各种信息不匹配的“噪音”并没有减少——压榨司机、抽成比例高、乱收费、垄断货源信息等评价此起彼伏。以2022年第四季度出现的某平台全国停运风波为例,多地司机联合抵制该平台,抗议平台计费规则、收费标准等不透明。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些“噪音”的出现,恰恰背离了数字货运的初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如果企业只关注“信息撮合”这样的单点环节,也许会形成更大层面的“信息孤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的高效匹配仍是货运行业的“刚需”。因此,根据这一需求搭建的平台,必然是各方接入智慧供应链的重要端口。不过,这个端口不能仅仅是一个解决信息要素匹配的工具,它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为各方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准确的依据,从而真正解决效率的问题,成为赋能智慧供应链的“智能大脑”。

从这个层面上说,利用数据要素打通货运的全链条,进而从底层架构上赋能智慧供应链,才是数字货运未来的方向。

这一认知,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不过目前,虽然各大数字货运平台都宣称自己可以搭建这样的端口,但从实际反馈来看,真正符合上述要求的,并不多。

数字货运能否转动智慧供应链,数据的一手性和真实性是关键

那么,智慧供应链需要什么样的数字货运平台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回到问题的根本,什么是智慧供应链呢?

阿里巴巴供应链引擎产品负责人陈叶芬博士在一次分享中表示,智慧供应链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性。首先是可视的,就是数据要准确、完整地反映出供应链的现状和变化。其次是可感知的,当供应链遇到问题,企业能够及时地收到反馈。最后是自我调节能力,即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能够根据反馈快速应对,稳定输出,这就是所谓的“韧性供应链”或者“柔性供应链”。

从满足这些特点的角度出发,数字货运平台中的数据也至少要具备三种特性:可靠性(各方信息真实准确)、可预见性(信息实时可查)、可调节性(链条打通,出现异常能及时反馈)。

不过,能够拥有上述特性数据的企业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很稀缺。因为这样数据的基础是真实性和一手性。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36氪,他们往往会在央企、国企以及少数拥有特殊背景的民企中去寻找。从客观层面上说,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对于数据的合规性要求较高;从战略层面上说,央国企通常紧跟着国家战略调整的步伐,因此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中,它们对数据要素的整合更具有前瞻性。

36氪了解到,2020年至2022年,全国共获批19家5A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其中仅有中储智运和德邻陆港(鞍山钢铁集团)两家央国企。从市场规模、行业影响力来看,中储智运显然更具代表性。

中储智运的相关资料显示,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本着“信息一手性”的原则,对各方信息都进行严格审核,并采取事前预警机制,以此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比如,对注册的货主企业,中储智运除了进行常规的审核,还会通过第三方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是否存在异常。目前,平台上90%的货主为直客货主,履约率超过97%。

在数据的实时性上,中储智运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平台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途可视化监控等技术和服务,让每笔业务的信息能够被实时查询。

基于信息数据的一手性和真实性,中储智运推出的“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与智慧供应链所需要的特性有很高契合度。从可靠性上说,中储智运数据具有业内稀缺的真实度;从可预见性上说,实时可查的业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决策;从可调节性上说,互联互通的数据,能及时反馈供应链上的任何异常。

从数据上看,契合智慧供应链特性的数字货运平台能够极大提升各方效率。据悉,截至2022年底,中储智运已累计为货主企业降低物流成本80多亿元,平均降低其物流成本10%,同时也为司机平均减少69%的找货时间。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平台,产业赋能平台能够与用户深度连接,是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用户的价值创造者。对于中储智运来说,在“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的基础上,收集了涵盖承运方和托运方两端的一手、真实的行为数据。这些信息形成的用户“信用画像”,就是最有想象空间的价值。

向上,中储智运为上游货主提供智慧供应链的优化解决方案,进而提高采销仓管等环节的效率。此外,基于用户“信用画像”,中储智运还推出了业内首款普惠数字物流金融产品“运费贷”。和中储智运达成合作的银行,可以基于上游货主在物流各环节产生的行为数据,为有运费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服务,降低整个供应链的业务风险,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值得一提的是,10月27日,中储智运发布了“数字供应链平台”。该平台开创性地以全流程“去单据化”构建数字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提供可信“数字存证”。对于数字货运平台及链上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数字存证”是更为便捷、更为可信的凭据,能够让各方形成更广泛的“链上共识”。

向下,中储智运为下游货运司机提供车辆维修、靠谱的购车渠道等车后服务。充分考虑订单履约情况、驾驶安全等维度,打造司机核桃信用分,并应用在“运费预付”等场景。根据司机在该平台上的信用分,可等比例地获得预付运费。据悉,2022年,司机运费预付共110.9万单,预付总金额达38.9亿元,缓解了货车司机在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此外,对信用分较高的司机,中储智运还会优先通过“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高效地为他们推送优质的往返货源,更精准地实现社会物流效率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 。

从卖标品到解决方案服务,智慧供应链的下一个增长极正在萌生

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效果,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发展一定是美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企业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占比较大。满帮集团上市时,其投资方红杉中国投资团队透露,2014年之前,这一细分市场的交易场景集中在全国各地的物流园、配货站和信息大厅。大多数园区封闭管理,大部分司机和中介通过小黑板来交易不透明的信息;黑板上的粉笔字写得很潦草,甚至电话联系方式也没有,骗货、炒货现象严重。这样的行业基因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根据《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公路货运市场规模达5万亿元,数字货运平台(包括网络货运平台和撮合交易平台)市场规模约为 7000亿元,市场渗透率约为15%。但从数字货运整体来看,这个渗透率仍然较低。

如何让传统企业主动拥抱数字化,是很多数字货运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的平台聚焦于单个环节,做到极致的“工具化”;有的平台则“剑走偏锋”,盯上政策减免、开票优惠,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开票企业,导致虚开发票、虚假抵扣的乱象频出。比如2021年,浙江省某物流平台就因为涉嫌虚开超百亿元运输发票,被税务和警方立案调查。

这些显然不是正解。

针对这个问题,中储智运的选择是根据行业的共性痛点,为客户(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客户)定制出个性化的数字供应链综合方案,用确切的数据让仍在观望和徘徊的企业,放下成见,尽快跟上数字化的进程。

一个实际案例是,某大型钢企一直通过配货站/信息部找车,存在消息滞后、运费成本高、需承担税务风险、货物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中储智运平台介入后,采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手段,让每一笔运单的价格与市场波动对等,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在车辆信息智能配对方面,通过与客户系统互联互通,企业实现自动挂单、自动确认收货,平均挂单效率提升了97%,综合效率提升了47%,人力成本降低33%,综合成本降低约30%。

实际上,在货运方面,畜牧行业、制造行业等传统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然,每个行业还有许多特性问题,如业务场景复杂、各业务模块协同难度大等。比如一家制造民营企业日常需要多方运力接单,这部分业务中的线下人工协调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出错率高。对此,中储智运为该企业定制化研发了一套车队管理系统,按照优先级排队匹配,为客户节约50%的人力成本。

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提升应急扩产转产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中储智运的选择,与《意见》的初衷不谋而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正在酝酿。在数据化、智能化卷起的大浪中,能乘势而上的企业必然要跟上变革的步伐,数字货运行业也不例外。在细分市场跑出头部、新玩家涌入的大背景下,数字货运企业的经营要找到代表“未来”的落脚点。对于中储智运来说,“全链条数据化”是未来发展的确定性锚点——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准确的、可预测的采销存运数据,帮助它们从根本上提高效率,这将是百亿规模的Saas 市场。进一步说,基于真实交易场景下的数字供应链平台的数据指令可以作为买方付款、卖方交割货物、各参与方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依据,利用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助力金融机构参与完成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在贸易、仓储、在途等环节的融资,这将是另一个以千亿计数的市场。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