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知乎的泥潭:内容质量与商业化的博弈

11月29日,知乎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知乎总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长12.1%。但未达到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知乎美股及港股皆出现大幅下跌。
发布时间:2023-12-01 12:13        来源:赛迪网        作者:jy

11月29日,知乎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知乎总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长12.1%。但未达到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知乎美股及港股皆出现大幅下跌。

知乎究竟是怎么了?

从财报数据来看,知乎第三季度的表现可圈可点。

报告期内,知乎总营收为10.222亿元,同比增长12.1%;净亏损为2.784亿元,同比收窄6.5%;经调整净亏损为2.253亿元,同比收窄10.1%。

知乎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营销服务、付费会员、职业培训,以及以消费品和图书为主的其他收入。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知乎营销服务营收为3.830亿元,而2022年同期为4.619亿元。付费会员收入为4.668亿元,同比增长39.2%。此外,知乎职业培训收入为1.448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他收入为2760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3630万元。

数据上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与前几季度对比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的端倪。

广告是知乎商业化的起点,也是内容社区最常见的盈利方式,但就近期的表现而言,营销服务的增速与占比都在走低,再难担起增长引擎之任。

而付费会员方面,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知乎的付费会员便达到了1490万人,而知乎第三季度公布的1480万月平均订阅会员,与一季报相比,不仅未出现增长,还有所下滑。

知乎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

近年来,知乎在寻求增加收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尝试了多个热门趋势,包括直播、短视频、电商,以及今年风头正劲的“大模型”。这表明知乎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扩展其业务边界,试图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增长机会。

这些尝试显示了知乎愿意接受新事物并努力适应市场变化的态度,但它们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效。

曾经的知乎采用的都是封闭式运营,除了严格把控平台的内容质量之外,仅靠“邀请制”来实现用户增长。吸引了张小龙、李开复、徐小平、王小川等众多大佬及各个行业高素质人群入驻,并借此打造了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精英知识问答社区。这个时候的知乎,尽管用户规模十分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将彼时看作是该平台内容质量的巅峰时期,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大量不同年龄、教育背景、三观理念以及认知水平的大众用户涌入平台,知乎内容质量下滑已经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甚至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知乎反而变成了周源口中那个“垃圾泛滥的互联网海洋”。

如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句调侃背后,无疑是网友对于知乎这个社区从此前高质量问答变为“编故事”不满的一种表现。

除去内容质量,实名制风波也造成不小的影响。事情源于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抨击知乎的匿名诽谤现象及其反证规则存在问题。

他称,近期有网友在知乎匿名发表内容称,黄渊普曾花钱购买“上海青年五四奖章”,并花钱获得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录取。而后,黄渊普继续发布了公开信,称将实名举报知乎及知乎创始人周源。

微信截图_20231130112539_副本

随后,知乎平台方和周源本人均对此做出了回应,并且表示将对社区的匿名功能进行调整。

微信截图_20231130114914

事实上,知乎的所谓的“匿名”,并不是真正的匿名。

“如果你走进别人家的院子,别人有权知道。”这是知乎官方在2017年,向用户解释匿名机制的问题中的一个回答。

知乎在过去的十三年里,虽然初期表现优异,但在内容和商业化的平衡中,逐渐偏向了商业化的一边。然而,多次尝试并未能为其找到一条持续的商业变现路径,反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用户低龄化、内容质量下降以及大V的数次离开。

如今,每一次的财报公示都会引起股票的下跌,能否靠新学堂、AI新应用、付费会员等方式走出困境?但可以肯定的是,知乎在走下坡路的趋势仍在持续。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