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中国视谷”的诗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3-12-18 16:39        来源:赛迪网        作者:赛迪网

“后亚运”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座城市在城市能级、城市框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模式等领域所谋求的全方位提升。一场体育赛事的落幕,正是另一场大赛的开始。

一个多月前,杭州亚运会主火炬明年5月将在“中国视谷”核心启动区湘湖重燃的消息引爆杭城。这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从重燃“亚运之光”,到点亮“视谷之光”,这背后透出的是杭州攀登“全国视觉智能第一城”的雄心。

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在湘湖战略起笔,部省市区合力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在湖山之间不断“造梦”。从“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一年多的实践来看,从破题到破局,从建机制到见成效,迅速掀起开局之势,破竹成长,更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

1.png

“中国视谷”精神堡垒

兴产——视觉智能“星”引力

如果说,人们通过视觉,看到了诗与远方。那么,整个制造业通过机器视觉智能,也看到了“未来视界”。

作为全球过滤膜领域头部企业的科百特,其滤芯检测由先临三维制造的三维视觉设备来完成。

先临三维科技发展总监黄宝婵介绍说:“在工业智能检测领域,我们的三维扫描仪可以做到5微米的测量精度,精准的测量能够保障精密的制造,助力制造业提高效率、降低损耗、增强品质,未来,我们将不断突破更高精度,持续向高攀登。”

高精度3D视觉技术正给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电器等行业注入创新活力,并加速行业变革,它的未来充满巨大的想象空间。黄宝婵谈到,大家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人”记忆犹新,它就是3D视觉智能的一种具象应用,未来将进入更多应用领域。“以社交内容为例,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目前3D内容社交娱乐发展正逐渐普及,基于3D模型结合AI的形式,让人们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

同样产业链下,坚守在增材制造领域的,有将总部从北京搬到杭州的易加三维,在大尺寸金属增材制造系统这一细分赛道上不断攀登。

“两年不到时间,我们研发的金属增材制造系统成型室尺寸已经从1258毫米×1258毫米×1350毫米升级到1558毫米×1558毫米×1100毫米,激光头数量也从9个增加到25个,打印速度和质量都进一步提升。”易加三维负责人说,企业6成以上的客户为航空航天领域,今年还加快海外公司的布局,在美国休斯敦设立子公司。

这是“中国视谷”核心启动区湘湖未来产业社区3D视觉、增材制造产业链上的“双核”企业,今年以来营收以30%甚至50%的速度高位增长,前不久还双双入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分获一、三等奖。

视觉智能产业有着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乘数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将促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能量的加速释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可以说,3D视觉技术已经成为“中国视谷”发展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底层技术”。

2.png

湘湖3D产业园

为抢占未来产业布局先机,湘湖未来产业社区又战略落地70亩的3D产业园,计划2024年初开建,以深化打造3D产业链助力建设“中国视谷”,由此构建以3D视觉、3D打印为引领的中国视谷“工业视觉——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持续赋能视谷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数字安防等重点产业的跃迁。而根据中国视谷“一园窗口”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以下简称萧滨特别合作园)视觉智能产业规模达300亿元,萧山全区则达到1000亿元。

在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总经理罗伟节看来,以视觉智能这一新兴产业为核心,“中国视谷”今年以来吸引了更多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主攻基础技术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矩阵。

据悉,以视觉智能产业链为导向,萧滨特别合作园已成功落地德博曼智能家居和海外总部、XR头部企业当红齐天、灵犀微光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累计签约引进智能物联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161亿元。

营城——时代新“丰”景

开局之年,“中国视谷”产业布局风生水起的同时,萧滨特别合作园的中轴线时代高架两侧的“空间大腾挪”带给这方创新沃土更多的动能之变、形态之变、内涵之变和品质之变。

在时代高架西侧,湘湖未来产业社区将腾挪出130余亩连片产业空间,建起“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等。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南行,渔浦大桥东侧的义桥民丰工业园西区块,约300亩存量工业土地也将完成连片腾挪,这里将重点打造视觉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江科技智造园)。

3.png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

腾挪之间,一个“丰”字型的空间架构跃然山水间。其中,“丰”字的“一竖”,是南北走向的时代高架,“三横”,则是从北到南三条东西走向的城市大道,这无疑是“中国视谷”核心启动区的时代新“丰”景,“中国视谷”产业布局有了更厚实的战略腹地。

第一条是湘滨路。沿着这条发展轴,湘湖未来产业社区陆续布局了“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3D视觉产业园、杭州视觉智能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紫光恒越等“链主”企业。特别是以湘滨路地铁站TOD为产业服务中心,商务、产业、科创融合发展,将形成区域新的活力增长极。

4.png

云尖信息

第二条是腾飞路。它位于“中国视谷”智造承载区三江创智新城,投资50亿元以上的吉利极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首条产线已进场,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也不断长高,这一大片生态高楼建成之日,或许也是这座“智造新城”成势之时。

0.png

三江创智新城

第三条则是亚太路。最近,随着湘湖系统提升的推进,萧山又一战略区域规划浮出水面,在湘湖亚太路以南区域,打造“视觉创新走廊”,成为场景化自动驾驶产业高地、品质化人文科技湖区新城和复合化有机更新区域范例。据悉,萧山还将以改造提升亚太路为试点,开展数字化道路试点工作,推进建设全场景、全路段和全息的数字化道路,开展L3/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从“散装”到“集成”,这三条东西向的城市轴也是萧滨特别合作园探索视觉智能技术应用融合的开放场景,既激发该区域产业形态之变,又引领发展动能之变。

当然,随着腾笼换鸟持续推进,以及“一廊一岛多片”链式布局的加快打造,沿着时代高架南北大动脉,更多的城市新“丰”景将聚势新生。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视谷和萧滨一体化”专班负责人章菲介绍说,高标准编制完成萧滨特别合作园概念规划、中国视谷“一园窗口”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展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之后,这一区域将全面开启萧滨合作2.0时代。

5.png

萧滨特别合作园联席会议

聚人——产业生态蔚然成风

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的创新力、竞争力,就要做到新在技术、新在生态。而要突破的关键壁垒,还是在人。

前不久,国内机器视觉头部企业智思达落地“中国视谷”,为杭州布局智能物联产业链再落重要一子,将助力“中国视谷”相关的机器视觉产业技术及其应用价值的提升。

这直接得益于今年4月由杭实集团联合萧山滨江两区共同发起设立的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杭实资管董事长、总经理卢洪波表示,通过“基金+基地+招商”的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配置,有效加速了“资本活水”流入视觉智能产业,为“中国视谷”产业集聚点燃了“资本推进器”。

“聚人”的赛道上,部省市区协同举办的两大重量级赛事同样功不可没。首届“中国视谷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汇聚了300多个工业视觉、医学影像、自动驾驶、智能生活等视觉智能优秀项目;第八届“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凝聚了200余个专精特新企业与创新创业项目,为“中国视谷”输入人才创新活力,现已推动云象机器人、越光智能、烟山半导体、杭瞰载荷等项目落地。

6.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色云峰说:“希望‘中国视谷’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科研平台之间的工作联动,做好项目的评价和引路工作,构建好融人才、科研、创新、金融、服务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助力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今年9月,在杭州市级层面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后,萧山立足“中国视谷”“一园窗口”属地的阵地优势,因地制宜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建设“中国视谷”加快推进视觉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并加快制定《中国视谷“一园窗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市区两级共同聚焦打造视觉智能政策最优高地的背后,实则是谋产业生态之势。

正如章菲所说,《实施细则》按照“全面承接、应出尽出”的原则,围绕创新、产业、要素、人才、应用五个关键端,提出了21个具体条款,做到了市级政策全面覆盖、细化优化、配套落实,确保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我们希望用最惠政策、最好服务、最优环境支持企业发展。”

接下来,萧山将迭代升级“一会一赛”,将“中国视谷”产业生态大会升级为全国视觉智能产业大会,精心设计先进视觉产学研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白皮书发布、榜单评选等活动,持续提高“中国视谷”的品牌知名度和产业集聚力。同时继续举办“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专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窗口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此外,萧山还将加快建设国家视觉智能产业联盟,集聚全国科研机构、企业和协会各方力量,打造融合发展的创新系统。同时精准绘制视觉智能“人才图谱”,全面汇聚视觉智能领域国内外高校、企业高层次人才信息,形成3000人以上精准人才画像,为打造视觉智能人才高地提供指引。

厚文——跨界创新拥抱新时代

2024年最令视谷人期待的一件大事,莫过于国际双月刊《Advanced Imaging》英文期刊将于2024年一季度发行创刊号。

这是“中国视谷”联合中国激光杂志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主办的视觉英文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邵晓鹏教授介绍说:“定位高端、国际领先,做成像领域的顶级期刊,是《Advanced Imaging》的定位。期刊将汇集视觉成像领域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打造国内外视觉智能高端学术资源大汇聚的主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该期刊主编的邵晓鹏既是成像科学研究者,又是科普作家,他用人文社科的科普方式讲计算机光学成像。比如《相位,到底是个啥?》一文中,他把“相位”这一专业术语比喻为“凌波微步”,是计算光学成像的十八般武艺之一。

这其实是一种“跨界创新”的文化,就像前不久西湖大学引进首位海外文科教授一样。以理工见长的西湖大学,为何这么做?被聘为西湖大学文科教授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长聘副教授来国龙反复提到一个观点:交叉才能创新。他说,人文学科的研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变量,因此在研究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尝试新理论、新方法。人文学科的研究,看似无用,其实在开启人们的思路上,可以有大用。

而这种跨界,正是“中国视谷”核心启动区最具辨识度的“气质”。比如,湘湖定山岛就是院士岛与浙江省油画院的“跨界创新”。湘湖本身也是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级创新湖区两个新时代命题的“跨界融合”,充分释放世界旅游联盟、中国美院湘湖校区等文旅资源和“中国视谷”、湘湖院士岛等科创资源的聚合叠加效应,充分展现国风国潮、科技新潮、时代浪潮,加快建成集生态湖、科技湖、人文湖为一体的“产城人文湖”深度融合样板区。

当人才越来越成为攀登新高峰的关键变量时,磁吸全球人才背后实则是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唯有持续涵养人才生态,才能推动城市与人才的相互成就。而这种“生态”的形成,更需要厚植“跨界创新”的文化,进一步打破壁垒,比如大型科研装备的共享、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乃至创造更多年轻人讨论的无界场所等。“中国视谷”启动区,无疑是“科技+人文”跨界创新的融合载体。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