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培育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 新动能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数字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福州市数字经济底蕴深厚、基础扎实、前景广阔、特点鲜明。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福州市数字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新发展需要新动能,本文基于分析福州市数字经济实际发展,提出进一步增强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12-27 16:10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石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福建省新经济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行业数字化赋能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2022年,福州市出台了《推进福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市要素资源、优化全市经济结构、促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与关键抓手。在科学探索与实践中,福州市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百花齐放,软件、物联网等12条充分体现福州数字经济建设特色的核心赛道百舸争流,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成势。政、产、学、研、工、贸、技等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实现相互叠加,数字经济总体呈现向上、向善、向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对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给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更加清晰的蓝图,为福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

一、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一)数字经济产业全面发展与集聚发展

数字经济对福州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更加凸显。福州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6100亿元,连跨4个千亿大关,占全市GDP约5成;省级数字经济“独角兽”、“瞪羚”等创新企业132家,居全省首位,占比近42%;全市数字经济上市企业41家,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1301家,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从2020年的46家增长到2022年的132家,“独角兽”企业达6家、未来“独角兽”达37家、“瞪羚”企业达89家。华为、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一批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平台型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在福州建立了区域总部或数字经济企业梯队。

(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福州市以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等为目标,统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靠、全域一体的数字城市基础环境。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5G领域商用场景不断拓展,算力基础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建成在用数据中心11个,标准机架数超2.2万个。

(三)数字社会建设迈向全新台阶

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工作,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34个全国重点城市第8名,被国务院电子政务办确定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联系点。二是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提高福州城市数字化,持续深化信用“茉莉分”在旅游、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26个领域应用。三是数字城乡建设纵深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推进,城区水系智慧管理实现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升50%,在2023年9月防控“海葵”超强台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鼓楼智脑”在国内首创“一线处置”机制,“数字城管”以及“12345”市民热线运行成效显著。

(四)具有福州味的数字经济品牌建设跨入新阶段

一是成功举办了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为福建、福州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阵地和特色名片,峰会溢出效应持续放大。二是“数字丝路”建设成效明显。福州“数字丝路”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三是数字福州国际品牌不断打响,持续提升福州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基于上述平台的交流合作正逐步成为增强福州市数字经济海内外影响力的主流渠道。

二、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关键意义

(一)深刻认识福州市数字经济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风险挑战

福州市经过多年建设,数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加强政、产、学、研、技、金融等数字经济发展要素间协同。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重点加快福州市化工新材料、纺织化纤等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效能,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要素的潜能需要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深刻理解《布局规划》对《行动方案》的落地引领和指导作用

增强数字经济发展自信。《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2522”是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蓝图,《行动方案》则是明确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543X”新赛道格局,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共筑数字经济强劲活跃增长极。这是对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整体的科学谋划。《行动方案》谋划的这12条赛道建设成果可凝炼出共性支撑能力,覆盖性支撑《布局规划》框架描述的11个建设领域。由此可见,做大做强这12条赛道不仅仅是对当前福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还可进一步演化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在福州落地的技术路线。

(三)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性

数字经济先天具有高连接、强渗透、广覆盖的核心优势,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当前,信息技术已从助力其他行业提质增效的“工具、助手”角色,转向“主导、引领”角色,深入渗透各个行业,对其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造成颠覆性影响。《布局规划》将“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对数字经济的核心要求,这是更深层次发挥数字经济对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支撑作用,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发展,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改善民生,提升福州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只有不断赋能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百花齐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福州市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

三、培育福州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

(一)分类施策,增强赛道综合能力

《布局规划》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总体框架,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可基于自身发展的情况深度融合这个框架,充分吸收3820战略思想精髓,对12条不同定位的赛道从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分类施策,有效增强赛道创新能力,将短期建设目标与长期战略目标相结合,不断突破目前“有高原无高峰”的瓶颈。力争经过十年建设,朝着优势赛道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新兴赛道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未来赛道渐成产业规模的发展格局,成为东部城市群中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强竞争力,为《布局规划》在福州市的贯彻落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

图1为福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布局图,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底,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引擎建设为底座,以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为方法论,以福建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发展要求,以12条赛道建设为核心,为数字产品制造等场景提供应用支撑。

(二)数据为王,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建议福州市依据国家大数据战略,基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构建数据要素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城市,打造城市数据富矿。通过构建全市数据统筹机制,加强数据资源跨县、跨区、跨部门的统筹管理、整合归集、共享利用。构建市一级数据资源图谱,强化数据资源数量与质量能力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利用,借助人才优势与产业优势,整合公共数据资源,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福建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等,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开展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做到市场主体,确保公平。

(三)优化布局,培育数字经济新型业态

优化布局可以设定两个发力方向:一是建议政府加强对相对薄弱但属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数字化支撑的扶持力度,如深度扶持农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对创新型的业态进行试点。围绕5G高新视频新业态新产品、国家身份证电子证照试点、元宇宙打造智能化、空间化的场景,建设“双招双引”应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打造智能低空共享数字底座、创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努力发展数字文旅,打造福州数字文旅“一池春水”,深化探索基于CIM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针对闲散劳动力,发展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

(四)风险防范,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治理是对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及数字经济相关主体、活动、环境的综合治理,是数字时代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数字生产力加速进步相适应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尚不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体系亟待完善。

增强数字经济治理能力,一是要构建信息主导,数据支撑,效率为要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二是探索建立政府、平台型企业、数据市场主体和个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全域监管机制,提升数据安全事件应急解决能力。三是建设福州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平台。

(五)明道优术,强化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是《布局规划》中对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要求,建议福州市把握新时代新机遇,可充分依托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等知名机构建设数字中国培训、研学基地,以“明道、授法、优术、谋器”的先贤思想,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建议市级各级高校、党校、职校等各类学校中增加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加强实战性人才培养,加快扩大数字经济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不断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训体系,提升市民数字化适应力和创造力。

文︱ 石松 福建省互联网信息交流协会硕士生导师、教授级高工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