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深耕本土,追求极致:Supermicro如何打破大算力时代新挑战?

Supermicro以极致性能和绿色节能最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发布时间:2023-07-28 08:52        来源:赛迪网        作者:赛迪网

【赛迪网讯】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深度学习的广泛普及,对算力硬件和软件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双碳”战略的施行对数据中心的建设的能耗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快速交付和高效节能成为选择服务器服务商的重要标准。

Supermicro是世界上三大服务器供应商之一,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云端、AI/ML、储存和5G/智能边缘应用的IT解决方案。近日,赛迪网就Supermicro在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在产品设计上实现绿色计算等话题采访了Supermicro高级产品经理林振玮,让我们详细了解了这家不一样的服务器外企龙头。

坚持本土制造,实现敏捷开发

作为一家总部设在硅谷核心地段的高科技企业,Supermicro有一个很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居然自建自己的生产线,而不是像它的同行友商将制造工序外包到海外,以节约成本。在美国,Supermicro拥有11个本土制造工厂,员工超过2300名,已成为旧金山湾区规模前十大的制造商之一。

这样的投入目的就在于将大部分研发工作保留在企业内部,并且Supermicro可以加强与自己设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简化产品开发过程并缩短上市周期。用更时兴的话说,这是一种敏捷开发的策略。

其实,追求敏捷开发的企业一般来说都是更加注重软件层面的服务。硬件服务商相对而言并不特别追求缩短上市周期,市场的变化也不会对自己的产线造成很大的影响。而Supermicro追求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显然是不满足于做单纯的服务器硬件供应商,要在业务上创造更多可能。

始终保持超前一步为客户提供卓越产品,是Supermicro的承诺。多数服务器供应商将新的系统交付给客户自行整合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但现在借助Supermicro的技术,客户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快速启动,更快地运用数字化推动业务发展。

多样定制架构,满足绿色算力要求

统计显示,随着大算力时代的来临,数据中心消耗的电力占到了全球电力需求的1-1.5%。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迫使新建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更高的节能效益,旧有的数据中心也面临改造升级的要求。

早在十几年前,Supermicro就已经开始重视绿色计算,并在产品设计层面考虑了优化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效的措施,从而极大地帮助系统节省能源消耗,节能功效高达5-10%。此外,在热管理子系统方面,Supermicro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了冷却需求,使其具备更低的热量排放和散热需求。

Supermicro的机架级液冷解决方案通过冗余和热插拔电源和泵,所有高性能AI和HPC优化服务器在无论电源或泵是否发生故障,都得到有效冷却。并且还为CPU和GPU量身定制了冷板(Cold Plate),相较于传统设计更有效地去除热量可以让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PUE)降低至接近1.0。

不仅如此,Supermicro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既提供涵盖大量工作负载的“通用”系统,也提供针对客户特定需求进行独特优化的“专用”系统。其创新型系统包括基于第四代Intel Xeon (Sapphire Rapids) 和第四代AMD EPYC (Genoa) 的单插槽和双插槽机架安装系统,提供1U、2U、4U、5U和8U规格,并支持1到10 个GPU。此外还包括密度优化的SuperBlade系统,以及专门针对物联网和边缘环境设计的SuperEdge系统。全新发布的E3.S Petascale存储系统则在利用超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数据集进行训练时,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容量、吞吐量和耐用性,并具备出色的能效。

微信图片_20230728081504_1

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机架级集成是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Supermicro能够提供L11和L12服务器集群,经过全面测试,包含了客户应用程序,并进行了适当配置,可以在必要时实现大规模液体冷却。在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中,液冷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相比于空气冷却,液冷技术能更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成本。数据显示,采用Supermicro的架构和液冷技术,数据中心的PUE降低到了1.06,节约了60%的能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深度学习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推动了服务器厂商提供更强大、高效的解决方案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扩大了服务器市场的规模,吸引了更多厂商参与竞争,进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增长。不断突破窠臼,Supermicro以极致性能和绿色节能最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